让学术之光照耀校园
整个校庆期间,学校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百余场,浓厚的学术氛围、高频次的学术会议和科技活动交相辉映,令广大师生获益匪浅。这与科技学术组的精心谋划和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
2013年5月28日至29日,由我校和“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起的首届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会议(IC2NAME)在校举行。来自中、英、法、澳等国家和地区的19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近百名船海领域的专家齐聚我校,共同研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并签署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宣言”。作为科技学术组精心为校庆“烹制”的一道精美的科技学术大餐,首届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会议得到了与会嘉宾和学校各界的广泛的认可和肯定,对带动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如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所评价那样:“这次会议的举办,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作为科技学术组的牵头单位,科研院和“2011计划”办公室协同校庆办、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中俄中心、保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各相关单位,精心设计和策划会议形式,打破以往会议的固有模式,通过20余场主题报告、多边、双边等全新的交流形式将为期两天的会议安排得紧凑充实,搭建起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校与国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10月7日,参加了本次会议的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船舶建造与轮机工程系主任阿提拉·因塞斯克教授再次来访我校,并表示愿意与我校在协同创新领域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科技学术组还参与承办了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搭建起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和交流核科学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各个学科的交流、交叉与融合,为推进核领域学科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突出“学术校庆、文化校庆”的品牌特色,科技学术组在年初就制定并公布了学校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科技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个学院的学术科技活动安排,定期准时地报送了校庆学术活动的计划表和相应的阶段性进展汇报总结。科研院就进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计划等随时与承担学术活动的部门及学院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并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创新,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技学术活动,共举办了百余场高水平、高层次的系列科技学术活动。其中,举办了国际、国内会议14场,科技学术报告“学萃讲坛”119场,“科技沙龙”49场,“校庆杯”工业品外观设计大赛。不仅为校庆营造了科技、学术盛宴交相辉映的浓厚学术氛围,也开阔了师生们学术视野,促进了我校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一场场内涵丰富的学术论坛、学术报告、文化讲坛、科技沙龙带给我校师生学术的滋养、思维的碰撞和文化的陶冶,校园内的学术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此外,自2012年末开始,科技学术组征集了近十年间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可产业化项目100余项,并为校庆专门出版可产业化科技成果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