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贯通干部选拔使用全过程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我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新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单易行的干部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下面,结合近些年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我的一些思考,就干部工作几个重要的方面,谈几点看法。其中,一些看法和观点,在学校中层干部会、年度部署会、假期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我也曾多次讲过。
(一)关于识人的问题,也就是党委怎么看干部。识人是选人用人的先导。古人讲“为治以知人为先”。我想,大家比较关心党委看待干部、评价干部的重点聚焦在什么上?这涉及到识人观的问题。这些年,我一个很大的感受是,知人以深,方能选人以准,用人以对。那么,依据什么看干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也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根本标准,是总的依据。看干部的什么?我觉得既要看外在的表现,也看内在的格局。从直观表现看,作风和实绩是党委重点看的地方,在上个月的工作部署会上我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今天就不展开讲了。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干部作风和实绩的4个隐性要素,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很看重的4个方面:一是品质,二是眼界,三是胸襟,四是担当。
看干部,首先要看品质,就是要把德摆在第一位。新老两个版本《条例》都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这既体现了党对干部的政治要求,也体现了古代吏治的精华。看“品质”,大的方面就是看政治品质,看理想信念这个第一位的标准。从小处讲,就是看德行。古人讲“取才之道,当以德为先”,这些体现了古人的吏治标准。陈云同志也曾提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实践证明,有了好的德行,才会有正确的政绩观,摆在第一位的,是集体利益,还是一己私利,导致的政绩观是不同的。古往今来的事例也反复证明,无德之人本领越强、能耐越大,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看干部,怎么强调“德”,都不为过。这里,也让我想起杜玉波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大概是讲“院系书记要选好人中的能人,院长要用能人中的好人”,我始终觉得这个观点很重要。
看干部,也要看眼界,因为眼界决定着思路境界和行为境界。邓小平同志讲过,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在2012年9月的干部竞争上岗动员会上,我专门讲过眼界的问题。透过眼界反映了格局,通过眼界可以透视出干部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也可以推测出思路境界和行为境界。我觉得,从政治上讲,眼界影响政治敏感度;从发展上讲,眼界影响事业谋划力。眼界的远度决定着认识的高度,不够远就会闭目塞听、坐井观天;眼界的深度决定着思想的高度,不够深就会思路匮乏、手无良策;眼界的宽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不够宽就会满足现状、小富即安。那么,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干部的眼界呢?关键是看其对业务领域的见识,看其对重大问题的思路,看其对负责工作的理念。
看干部,更要看胸襟,因为这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去年的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我体会这是中央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在2012年12月的干部会上,我专门讲过胸襟的问题。胸襟决定着干部的为人和处事,也影响着事业的格局。有人讲,“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赢得多少人。”我要再补充一句,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事,才能干成多少事。容得下人,就会团结力量、凝聚人心,身处难事有人气,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口碑;容得了事,才能荣辱不惊、处事不乱,身临大事有静气,经得起世事历练和复杂考验。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成为五霸之首;李世民重用政敌的重臣魏征,开创大唐盛世,这两个典故讲的是胸襟和事业的关联度。我总讲“武大郎开店”式的度量,是很难干成大事的。我时常想,我们所在的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沧海一粟,人的一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只是一个很小的停留,对我们个人而言,把一时的得失、一时的境遇,放在人生更长的进程去看待,放在更大的事业中去审视,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是40岁来龙江工作的,现在50岁,真是弹指一挥间。所以,无论是从当好领导的角度,还是干好工作的角度看,宽阔的胸襟都很重要,有了宽阔的胸襟才能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有大的手笔、大的谋划、大的作为。党委用干部,各级领导用人才也一样,要有宽广的胸襟。只要过了“德”字这个第一关,看准了,就不要纠结枝节上的长短,要容其所短,用其所长,特别是对那些有本事但却有个性、有棱角的干部,对他们更要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和容才之量。
看干部,关键是看担当,因为其体现着干部的品质、眼界和胸襟。我觉得,看品质,能看出正气;看眼界,能看出底气;看胸襟,能看出大气;看担当,能看出锐气。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讲,“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刘云山同志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干部的担当和攻坚;从我们学校深化人事、学科、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的改革看,也需要干部的担当和攻坚。“为官避事平生耻”。我想,肯不肯担当、愿不愿担当、能不能担当,是检验学校干部的“试金石”。越是事业进入转型期、改革行进深水区,越是需要我们的干部不做“老好人”、不当“推拉门”,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导致用人不当、用人留憾。怎么保证正确识人?在2010年中层干部会上,我讲过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又要看到干部的不足;既要了解干部的历史表现,更要注重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发展潜能,不以偏概全,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掺杂个人的私心,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识人体现在工作规程上,就是做好考察工作,组织部门要通过“望闻问切”为党委识人把好脉。要强调的是,考察既包括“动议”后进行的程序性考察,更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能否正确识人,事关用人导向,事关风气好坏,事关人心冷暖。请组织部结合贯彻新《条例》,把中央的精神和党委的要求落实到工作流程上,认真研究改进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建立平时考察、集中考察、关键表现考察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
(二)关于用人的问题,也就是党委怎么把好干部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干部工作上讲识人,目的是为了用人,识人从来都是为把人选准用好服务的。那么,到底怎么用人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对学校的干部工作来说,就是要突出用人的事业导向,把是否有利于事业发展作为用干部的最高衡准,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用人上,在准确识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事择人,人岗匹配。
用当其时,我觉得就是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在最好的时机用最合适的人。古人讲,“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人的一生有限的职业生涯也就三四十年,错过了干部最佳使用期,既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对事业和干部本人的不负责。对优秀干部要不唯年龄、不看资历,看准了的就大胆使用,不要出现“颜驷三朝不遇”的情况。这个典故讲的是,汉武帝一天乘车在宫中巡游,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郎官,就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什么时候当的郎官呀?”老郎官回答说:“我叫颜驷,文帝时就当郎官了。”汉武帝接着又问:“怎么这么大年龄还没有提升呢?”颜驷回答说:“文帝喜欢文的,我却爱好武艺;景帝喜欢老的,我当时却还年轻;您现在喜欢年轻的,而我已经老了。”总之,“用当其时”是发挥干部作用的关键,对那些实绩突出、成熟较早的年轻干部要果断使用、大胆使用,对特别优秀的要委以重用,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60后、70后、80后是当前干部队伍的主体,“用当其时”也是满足干部梯队结构的需要,是优化科学布局年龄结构的需要。只有出于这样的事业公心和用人胸襟,才不会出现“颜驷三朝不遇”式的尴尬,才不会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般的遗憾。
用其所长,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发挥干部的长处和优势,在最适合的岗位用最合适的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古人讲用人如器,“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学校党委用人,就是从工作需要出发,把人岗匹配作为“最大公约数”,去看谁更优秀,谁更合适,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强调的是,我所讲的“匹配”,既是德行上的匹配,也是能力上的适合。如果不是这样,就很可能出现“操刀伤锦”的情况,耽误了干部的成长,也影响了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关于人岗相匹的典故。讲的是,春秋时郑国的子皮想派一个没经验的人去管理他的一个封地,就去问好友子产是否可行。子产听后不同意,便对他讲:小孩儿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肉,会先割到他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就会毁了锦缎。把封地给不适合的人,就像一个人还不会驾马车、拉弓箭,就让他去打猎,这不是很危险吗?“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干部身上的短处和劣势,看本质看主流,不纠结细枝末节,扬长避短,合理使用,给对“位置”,不“操刀伤锦”,既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不能明知不可用而用之。我们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全面、历史、辨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既不能从历史片段看干部,更不能根据个人好恶看干部,历史片段和个人好恶如果遮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那又何谈用人所长、才尽其用呢?也不能从干部在会议上的一次发言和对干部一次的接触,就对干部定性,要坚持全面地看、多角度地看。
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这讲的是把好干部用起来的认识论层面的事。落实到方法和操作上,就是要把《条例》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遵循,在坚持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着眼于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构建起更加符合校情、更加科学管用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贯彻《条例》,我强调两点: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要解决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唯票是举”的问题,但是对票是“重要参考”还是“重要依据”还有模糊的程度,如何通过得票情况,客观反映大家的意见,真实了解干部的“公认度”,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要按照新《条例》的规定,对参加领导班子换届和个别提拔任职的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要区分对待,科学确定,提高参加人员的关联度和代表性。二是在选拔方式上,要提高竞争上岗的科学化程度。根据《条例》,干部选拔有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方式。选任制适用于选举类的干部。我们现在干部的晋升,主要采用的是委任制,对专业性极强的岗位,也采用过聘任制。竞争上岗是委任制干部选拔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主要的方式。虽然我们没有“凡提必竞”的问题,但是如何把竞争上岗同其他选拔方式科学结合起来,是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问题。如何从程序设计上提高竞争上岗的科学化程度?根据新《条例》,什么情况下可以搞竞争上岗、什么情况下不能搞?怎么科学设置资格条件、不搞“一刀切”?哪些岗需要拿出来竞,哪些岗不需要竞,等等。这些需要在完善程序和制度安排上予以回答。总之,竞争上岗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偏离《条例》规定的制度轨道。
我始终强调“两点论”,凡事要坚持辩证思维。像刘云山同志说的那样,对待干部人事改革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唯票是举”,不等于完全不看得票,竞争上岗合格人选的得票底线是必须保留的,对票是由“依据”变为“参考”的度,也要准确把握;不“凡提必竞”,并不是说竞争上岗这种坚持多年的方式就不搞了,凡事要区分对待,该搞的还是要搞,不过是如何完善的问题。
(三)关于干部的管理、培养和评价问题,也就是党委如何管好干部、育好干部、考好干部的问题。学校的干部队伍选出来了,建设成为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管理是关键,培养是核心,考核是保障。
一是要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我们学校干部管理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监督,防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我们做的是党的事业,是对几万名师生员工和工程大学长远发展负责的事业,要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原则意识,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规矩无所不贯”,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学校这么多的干部如果不懂规矩、不守纪律、各行其是,那就会乱套,就会成为一个大车店。要讲最基本的规矩,杜绝出现“天是王大、我是王二”、“小二管大王”的问题。要讲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要在党向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对学校决策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学校的规定当成“纸老虎”和“稻草人”。要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不能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不奏而斩。要增强组织原则,个人不能游离组织之外,少数要服从多数,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家长制,也不允许以个人情感代替或者超越组织原则打乱工作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讲过,春秋时宋国大夫正考夫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的典故。他去年7月份参观西柏坡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我体会,这都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官要懂得规矩、敬畏纪律。越是工作上得到重用、职务上得到晋升,越是要对党、对培养你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对岗位、对群众怀有敬畏之心,对手上的权力存有慎用之心。我过去曾讲过,洪水袭来,护坝人特别注意管涌,因为这个小洞可能迅速扩大,最后摧毁整个大坝,造成灭顶之灾。在干部管理上也是如此,对问题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打“预防针”,像堵管涌那样,防止小毛病演变成为大问题。人们常讲,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从严管理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带头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我常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今后,请组织部、纪委,加强对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情况的监督,确保政令畅通、政治清明。
二是要坚持全面培养干部。个人努力是内因、是基础,干部成长的基本途径靠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我来学校工作前没有过高校工作经历,通过读书学习,我收获很大。通过读《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我的科大十年》等等,我对高校工作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工作的开展帮助很大。总书记今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专访时,谈他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时,他讲读书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讲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忙于党事国事、日理万机,都能坚持读书,我想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多忙,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把总书记强调的“三种境界”作为学习上的追求,也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坚持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从经典中读智慧、读人生、读方法;坚持学思用结合,学有所悟、悟用所用、用有所得。
组织培养是外因、是保障,帮助干部成长主要是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党校是学校承担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职能,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韩非子说过“使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这次新修订的《条例》中,也新增加了“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的工作要求。因此,特别是对没有基层经历的年轻干部,要把他们放到基层中去“墩墩苗”,让他们在基层锻炼中接地气、长才干、增经验。也要有意识的、有重点的,向上级机关部门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素养。总之,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组织培养的两翼,必须要协调推进,同时抓好。
三是要坚持科学考核干部。干部考核工作我一直很关注,也多次强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最近几年,组织部做了不少探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分类是人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可以聚焦重点,化繁为简。据我所知,一些兄弟高校在目标考核和分类评价上已经有了先行经验,比如有的实行了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有的推进干部分类考核,推动干部考核由职能考核向绩效考核转变。应该说,以去年签订院系目标责任书和今年机关部门提交关键业绩指标任务书为标志,学校党委对分类评价模式的探索,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对考核评价工作总的考虑是:要本着导向正确、措施科学、考准考实、简便管用、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好干部“五条标准”为导向,以推动院系目标责任书和机关关键业绩指标落实为目的,以考核实绩为重点,以分类评价为途径,突出指标驱动、对标管理,强化分类考核、同类可比。通过分类考核的实施进一步激活院系实体办学和机关高效履职的内生动力,考出干部推动发展的谋划力、执行力,从整体上促进工作、推动工作。干部考核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选人用人,直接目的是服务事业发展。
考核结果不能束之高阁。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依据考核结果对干部进行褒奖,依据考核结果研究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对去年的干部考核中,组织部就初步探索了分类评价的形式。今年,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上,要按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请组织部负责,以分类考核为核心,争取在年底前修订完成《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考核办法》。
今天,我同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共同学习了新修订的《条例》,也谈了对贯彻落实《条例》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准确把握,是我们贯彻落实《条例》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在我们校领导层面,要深刻领会选人用人标准和导向的新变化,准确把握选人用人程序的新变化,把思想和认识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上来,努力提高学校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我常讲,“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最后,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担当、共同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工程大学梦”,不断注入事业发展正能量。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