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动力学院:理清思路 踏实前行 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作者
佚名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07-16

分享

    缺乏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学科建设所需的标志性成果大多数人不会主动而为之。这也是学院标志性成果匮乏的原因之一。

    二、采取的政策措施

    针对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学院自2007起逐步实施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改革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学科建设核心地位

    学院组织领导班子、基层组织负责人、教授和青年教工学习领会国家和学校关于学科建设的政策文件,提高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重点剖析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研究破解难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一对一交流等多种方式,探讨学科建设问题,千方百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院青年教师比例大,思想活跃、发展愿望强烈。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又是改革政策的首要冲击对象,容易产生思想波动、急躁情绪,甚至逆反和抵触情绪。为了统一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理解学校和学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支持学院的各项改革举措,学院成立了“青年教师联谊会”,并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其开展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分享进步的快乐,针对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高水平基础研究项目申请、教改立项和教学成果申报、国际合作项目申报、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高水平论文撰写等共性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聘请职能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答疑解惑。经过多年的工作,青年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将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 加大学科专业整合力度,建立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

    针对学科、专业数量多,学科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学院一直对学科、专业进行整合。通过多轮整合的学科、专业由最初的4个一级学科下的8个二级学科、3个专业,整合成目前的1个一级学科(设6个学科方向)和2个专业。在整合学科、专业数量的同时,重点凝练学科方向,并把学科方向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学科方向作为学科建设的灵魂,围绕学科方向发展配置各种资源。认真规划每个学科方向内涵、学术方向、依托团队及发展目标,达到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明确目标的目的,为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基层学术组织是学科建设的基层单位,是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理想情况下,应该按照学科方向设置基层学术组织。学院按照有利于学术方向发展和团结的原则,将基层学术组织数量由8个调整为11个,动力工程技术研究所拆分为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所和动力装置工程技术研究所,新增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两个研究室,并对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和任命,一批有思想、有激情、肯奉献、善管理的青年骨干教师走上基层领导岗位,使团队建设焕发了新的生机。

    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针对青年教师学术方向不明确、水平低、视野窄、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1)帮助青年教师确定学术研究方向。利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申报结题评审、保障条件申报、专业发展研讨会、年终述职等机会请教授帮助每个青年教师梳理学术方向。目前学院90%以上的青年教师都确定了自己学术方向。

    2)按学科方向和学术方向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按照确定的学术方向重新配置教师资源,尽量使每个教师都找到利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学术组织,并为其发展配置资源。同时,容许个别教师单兵作战、个性化发展,学院尽量为其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攻读学位。把出国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外语水平考试,资助教师出国,激发青年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或出国进修的积极性。目前,学院已经有3名青年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4人完成一年出国进修计划。通过在海外攻读学位和出国进修,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基础研究和国际交流能力。

    4)探索引进人才新机制。为确保引进人才质量,探索实行“合同期目标考核制”,即与新引进的教师签订聘期目标责任书,聘期结束时如果工作业绩达到合同要求则留校转岗,否则不再聘用。

    4. 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高水平成果产出

    为引导广大师生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学院出台了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政策。

    1)通过提高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遴选、博士研究生毕业条件、年终考核和津贴分配等门槛,引导和约束师生从事对学科建设有贡献度的工作。

    2)通过重奖激励师生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利用年终津贴分配、福奖基金、学科建设综合试点经费等资源,对广大师生获得科技成果奖、发表的SCI论文、发明专利(特别是专利转让和转化)、编制国家标准、学术专著、教学成果奖、国家规划教材、视频公开课、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等给予重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刘蕴喆  审核:刘蕴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