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汇聚船海特色优势 打造服务国家战略新特区
水下智能研究院揭牌落地
作者
柴振豪
来源
科研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4-19

分享

姚郁和杨德森共同为水下智能研究院揭牌

发挥学校各方面增量优势,全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先行示范区,4月17日,水下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研究院项目座谈会在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举行。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校长助理赵玉新出席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汝建主持仪式。

姚郁在讲话中指出,水下智能研究院是学校瞄准国之重器“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排头兵,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技术总体部,是谋划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总参谋部,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特区。水下智能研究院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汇聚学校优势力量和资源,推动解决制约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催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姚郁指出,水下智能研究院要把握好与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各教学科研单位、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关系;要把握好自身“虚”与“实”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各教学科研单位、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定位开展工作。他对下一步水下智能研究院发展建设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坚持报国使命,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要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学校国防特色优势,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真科研”、搞“真研究”,着力转变固化思维,树立“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正确科研价值观,形成鲜明的科研评价导向,着力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为海洋新域新质力量加速生成作出“真贡献”。

二要坚持开放合作,坚持不懈强化有组织科研。必须充分认识、及时改进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合作不足的问题。要解放思想、开放胸怀,不计个人得失,破除“竖井式思维”,以更开放的胸襟、更自信的姿态紧紧围绕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开放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展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机制体制改革,担当作为、开拓创新、敢想敢干、勇闯无人区,着力打造“哈工程”科研新范式。

三要坚持久久为功,蹄疾步稳催生标志性成果。要正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长期服务于船海领域的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坚持自信自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全力推动制约发展关键技术攻关,在建军百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国家海洋国防事业彰显“哈工程”的新担当、新作为。

杨德森院士表示,水下智能研究院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的战略性、创新性的举措,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改革转型的成果,他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进一步加强水下信息的研究能力,以及大力支持水下智能研究院建设三点工作建议,他希望,水下智能研究院能够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新途径、新突破。

殷敬伟从“新”“转”“实”“强”四个方面作表态发言并从水下智能研究院的目标定位、重点工作、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水下智能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他指出,要下狠功夫强化“有组织科研”模式,着力破解五大难题,通过统筹建设大平台,破解学校重要平台支撑作用不足的难题;通过组建项目制交叉大团队,破解校内课题组人员固化、学科单一、科研人员跨院系协作少的难题;通过组织国家重大任务,破解重大任务少、国家需求能力供给不足的难题;通过谋划科学大设施,破解以优势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带动不足、重大基础设施缺乏、科技创新影响力不足的难题;通过搭建人才与科技交流“市场”,破解有志青年有组织参与国家重大需求渠道不畅通的难题。

殷敬伟任水下智能研究院院长、孙龙泉任水下智能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孙大军任水下智能研究院总师、张伟任水下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水下智能研究院是学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围的科研特区,是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方案、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一流学科培优及一系列重大战略平台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和体系性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要依托力量,学校将以其作为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和学科交叉的试验田,着力构建面向校内外开放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

揭牌仪式结束后还进行了专题座谈会,就水下智能研究院后续拟推进重要事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杨德森院士进行了水下目标新型探测技术专题报告,从应用前景、发展现状、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作出深入阐释,并提出后续工作重点任务方向。

张伟进行了团队建设专题汇报,从水下无人系统及智能技术团队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转型思路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并提出依托水下智能研究院推进的重大任务工作。

编辑:霍萍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