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述研究型大学的逻辑图的几点思考:
1.学生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高校不是为了养教师而招学生,而是为了育学生而请教师。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的职能。
2.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研究型大学而言更是如此,不能将人才培养简单地等同于教学,甚至简单地等同于上课课时。
3.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学科、师资、科研、教学、实验、生源等各方面都存在诸多区别,一些基本概念都应重新思考和定义,这也正是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瓶颈和难点。例如实验教学,教学型大学的实验主要是验证型实验,而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必须更多的是探究型、创新型实验。
4.教学型大学更趋向于本本型,而研究型大学是创新型和科研前导型,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只有科研活跃的人,才有资格当专业课教师。因此,科研工作、人事工作、教学工作都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和过程,但本身都不是中心工作。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明确指出,其设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取得科研成果,而是通过对所有学校的支持,帮助他们培养创新型人才。
5.所谓打造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其实质就是进行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国家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方面,至少从表象上看,学科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科研,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位授权点,同时也不是科研、师资、教学的简单叠加,学科建设更不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之外的第四项工作。学科建设是科研、师资、教学三者相互给力的有机协调体,协调的程度决定了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目前,制约我校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瓶颈是科研、师资、教学的关系没有完全理清,因此我们的重点和关键不能仅仅是关注科研、师资、教学工作本身,而是要解决三者的关系问题。
6.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教育部明确提出:把“大力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加大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作为提高质量的两个主要抓手。对研究型大学而言,提高质量的显性标志就是打造以若干高水平的特色学科方向为核心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即人才培养体系)。特色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也是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即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所谓特色学科方向,就是通过科研前导形成的长期稳定的品牌学科方向+支撑品牌学科方向的由拔尖人才带领的特色品牌学科团队+品牌学科方向融入和转化成的特色品牌培养体系。
7.对研究型大学建设而言,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将科研优势转换成优质的师资队伍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序逻辑链。倒过来说就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水平科研产出为突破口。因此,学校党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高水平科研产出为突破口,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手段,以政策措施综合配套为保障”,同时,提出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方向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
总之,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构筑学科高地这一研究型大学各项建设的最大公约数,紧紧抓住特色学科方向这一学科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既不贪大求全、急于求成,也不妄自菲薄、望而却步,充分认识自身已有的办学条件与特色、国家与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世界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按照适应性、层次性、整体性、前瞻性、可能性、创造性的原则,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考虑,合理部署,科学规划,充满激情和自信地走特色办学之路。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