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 培养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计算机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6

分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源于1960年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指挥仪与电子计算机科,2008年成立软件学院,2010年成立我国首家工科背景的国家保密学院。2013年获批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2021年软件学院获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年,获批国家级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2023年,获首批省级基础学科高水平培养基地。

发展历程

学院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三院一体统一管理,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三个本科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网络安全技术与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在电子信息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此外,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已经3次通过认证,获国家级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获省级基础学科高水平培养基地。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毕业生具有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创新能力,能够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信息安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培养在信息及网络安全领域,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在信息安全及交叉领域的岗位上发挥技术骨干作用。

软件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获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软件以及船舶工业软件等领域,培养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

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继续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建设思路,聚焦一流人才培养主基地规划目标,厚植理想信念沃土,培育可持续发展之根,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学水平,用数据驱动未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设置

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做深做实调研研究,紧贴强国强军需要,为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再立新功。持续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切实达到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竞争力与凝聚性,培育高尚师德、激励科研精神和促进创新实践的目的,推动学院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聚焦问题抓根本、聚焦目标抓重点、聚焦能力抓基础、聚合资源抓改革”为指导思想,以有为学院、有效基层、有才教师为具体抓手。全院上下协同合作,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以“教工+学生”模式创新基层党支部重组;创新性开展“行走的党课”党性教育实践,组织学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部分教师赴井冈山实地体悟革命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承担廉政风险点体系防控试点工作,形成高质量、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使命驱动,深入特色领域,着力引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坚持国产软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训,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厚植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近三年,

获评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正高组三等奖,省级首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本科赛道)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案例奖1项,省级课程思政案例1项,教学成果显著。

二、坚持学生为中心质保理念,构建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构建“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成果导向”的质量标准机制、坚持“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从学院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从课程教学到课程质量评价,自始至终都要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建立了“三层级四闭环五维度”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

面向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周期监控,学校编制了50余项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了培养计划制定、学籍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等各方面,在层次化的专业责任人制、专业持续改进与运行保障委员会制、本科教育教学督导组制的综合支撑下,以“三层级四闭环五维度”评价体系为核心,实现自顶向下的专业建设与改进,从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及学科发展内涵出发,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分解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建设并维持能支持目标达成的师资队伍与支持环境。通过自底向上的评估与反馈,从基础的课程教学的考核、课程分析等来检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检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从毕业要求检验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检验社会对培养的人才的满意情况;进而检验和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自顶向下的设计和自底向上的反馈闭环过程,体现了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内涵。

学院坚持以评促建,以外部评估(认证)为驱动推动内涵发展,并不断加强自我评估机制建设,构建了由目标系统、决策实施系统、监控系统、评价反馈系统组成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条件等进行监控与评估,形成“标准实施—检查评价—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闭环,进而可以及时因专业领域内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变、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化表现等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培养方案进行微调,保障了培养目标和评价机制的持续性优化。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自主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转型意识,聚焦一流人才培养主基地规划目标,形成“一条主线,两个抓手,四项基本措施”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路线,推动转型发展,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一切为了教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智慧化赋能,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条主线,两个抓手,四项基本措施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办学理念,开展由责任专家牵头,以基层学术组织为支撑,课程负责人、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及校友等全程参与,党支部书记参与的督查专家组保障运行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深入分析国外著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召开全院启动会、培养方案汇报会评审会、专业核心课论证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会、培养方案院内评审会等会议研讨三十余次,建立“专业核心课、方向特色课、校企实践课、创新研讨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信创、开源全面融入课程及实践体系,打造“课程-实训-竞赛-实践”一致生态,构筑“重能力强使命、重基础强实践、重融合强创新”的开放式贯通特色体系。

培养模式

深化工业软件复合型人才培养。2021年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瞄准船舶领域工业软件,坚持“产教融合”总体思路,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强化多元师资队伍育人能力建设,优化学院和工业软件领域龙头企业协同机制,实现企业产业资源与高校人才资源有序衔接和有效整合,通过构建实验教学一体化基础支撑平台、工业软件特色课程教学平台、工业软件创新实践平台及校企联合实习实训基地,从“校企联合课堂”走向“实训真实战场”,强化“沉浸式”联合培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能力导向、项目牵引、学练一体、实践为主”的“本硕”贯通多学科协同育人新范式。2024年3月特软班首届招生30人。

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强化基础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2023年获批黑龙江省首批基础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坚持科教融汇总体思路,采取8年本博贯通式培养,构建贯穿项目式培养模式,强化知识理解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本博贯通一体化、全程培养个性化、育人手段数字化、授课教师高端化、出国交流常态化、实践锻炼专业化、科创资助多样化、研讨场所专用化”的八化一体建设模式,2023年9月首届招生28人。

计算机科学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数智聚力,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学院开展数字化融合示范课程建设改革,以人才成果产出推动课程建设与提高,融入信创开源资源,建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新模式。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获评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正高组三等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1项,省级首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本科赛道)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案例奖1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金课1门。

强化责任,项目式跟踪教材建设。学院全面提高教材建设质量,丰富教材体系多样性,完善教材管理机制,规范教材选用及出版流程,推进教材建设。持续深化教材改革,按照“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特色、推行精品”的原则,两维度推进教材建设(横向:传统学科类、新兴学科类,纵向:人才培优、青年培优、成果培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规划教材2部,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团队教材2部,入选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

四、强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同办学模式

建设开源项目,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坚持“校企融通、产教融合”总体思路,强化多元师资队伍育人能力建设,优化学院和龙头企业协同机制,充分融入社会资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

产教育人机制

高端协同育人项目牵引,信创工业软件成果进课程。目前学院先后承担5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动信创软件进课堂,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一体化建设,建设基于国产化的教育教学生态链。依托“哈工程-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建课程,成立哈工程-百度松果人才培养“菁英班”。推进MWorks在多门课程中替代Matlab使用,设立M软件课程建设5门,鲲鹏、昇腾等国产化成果也在多门课中使用推广,协助推进产业生态。

学院与中船集团702所、数智船海等行业内10余家单位,面向我国船舶工业软件完全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软件生态体系建设,成立了FastCAE工业仿真软件网络开源学院,设立了哈工程船舶工业软件“百万开源”基金,充分发挥软件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校企联动建设第一、第二课堂,推进开源基础软硬件项目进课堂,重点建设4部校企合作教材,举办“第一届CAE软件集成研发开源生态研讨会”、“全国船舶工业CAE软件数值水池应用大赛”及“开源工业仿真软件集成大赛”,以开源、共享、合作为主体,进一步推动卡脖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在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连续支持下开展船舶工业软件体系设计研究。基于工信部数值水池创新专项核心成果,形成了船舶波浪增阻计算分析、船舶运动计算分析、船舶上浪砰击等10余款自主船舶工业软件。与中国船级社联合开发推出的三维线性波浪载荷直接计算软件和三维线性水弹性计算软件,基于国产化计算软件MWorks,开发船舶模型库及水声模型库,极大提升了国产化科学计算软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开源工业仿真软件集成大赛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