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深化体育育人实践,培养终生运动英才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体育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6

分享

一、体育部基本情况介绍

体育部前身是组建于1987年的体育军事训练部,2011年更名为体育部。现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国际级裁判4人,国家级裁判9人;国际、国内期刊编委4人。

体育部设有两个基层学术组织,三个办公室、一个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要承担我校体育育人工作。包括本科生体育教学、体质健康促进、体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群体活动、校运动队训练竞赛、各书院和体育社团指导、国际国内赛事组织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被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两项,2023年获批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国家体育特有行业培训基地”、中国学生体协橄榄球分会副主席单位,省大体协排球、橄榄球分会主席单位。

体育部党委成立于2011年9月。党委委员会由七名委员组成,下设直属机关党支部、第一教学中心党支部、第二教学中心党支部、学生党支部4个支部。党委共有教师党员39人,学生党员12人。近5年来,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领航”“固本”“强能”“增效”4项计划,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度办学水平提升重点改革举措评价“优秀”,实现了体育部近10年来年度考核优秀“零的突破”。

二、体育育人工作开展情况

1.传承发展,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落实一流本科教育的举措,实施成效显著。

体育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1978年,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实施了“选项”体育教学模式;1985年,发展为“选项+1(青年长拳)”模式;1995年,在“选项+1”模式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为“选项+2”,形成“一选项、一冰雪、一游泳”教学模式;2005年,在“选项+2”模式基础上,创新形成“三三制”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为实现我校终生运动者培养目标筑牢基础。2022年,在“三三制”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终生运动者培养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哈工程党发〔2022〕58号),探索“三三制俱乐部+普及项目:一拳、一泳、一操”新的具有哈尔滨工程大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传承和发展

多年来体育部坚持本科体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两项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致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养成。把技能掌握、体能提升、习惯养成三个目标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分为“技能教学、自主教学、课外活动”模块;教学比赛形式实行“联赛制、积分制、汇演制”;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体系化的“三三制”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拥有20多个教学俱乐部,其中,足球俱乐部“蛟龙杯”、篮球俱乐部“翼龙杯”、排球俱乐部“飞龙杯”教学联赛,乒乓球、羽毛球积分赛,民族传统项目汇演已经常态化进行。2024年春季学期,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棒球5项教学俱乐部联赛,比赛场次400余场;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3项教学俱乐部积分赛,比赛场次1000余场;开展了武术、散打、健身气功、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6个项目的联合展演活动;开展了自行车、轮滑、健身体能、健美4个项目的技巧挑战活动;开展了游泳俱乐部达标赛。通过俱乐部比赛、活动,逐渐形成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新局面。

俱乐部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新局面

为落实我校终生运动者培养方案,体育部通过线上讲授、社团引领、专项培训、书院竞赛的模式,实现“一拳一操一泳”特色项目在全校范围内普及推广。2023年上线了《青春快出发》、《青年长拳》数字化融合课程。2024年,《大学体育:足球》在智慧树线上平台开课,开课仅一周,就有9所高校的1200余名学生选课学习。2024年开展了两周的骨干培训,2024年举行了团体舞和武术比赛。各书院近2000名学生参加了比赛,通过比赛积极推进特色项目的普及。

俱乐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

2018年,获教育部教学改革成果优秀奖2项。2018年《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三三制”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体育锻炼的真相——大学生体育》获国家线上一流课程。近五年体育部获批省教改立项4项。

2018年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3年获国家线上一流课程

2.以人为本,优化体育课程

体育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理念,从学生兴趣出发,突出结果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优化项目设置,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考核评价。

将原有的“一学期一选课”改为“一年一选课”,第一学期进行技能传授,第二学期进行俱乐部自主教学即俱乐部比赛、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以赛促练”,促进学生技能提升、习惯养成。

针对有伤、病、残疾等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开设保健康复课程。针对体能差、肥胖的学生进行了精准帮扶开设了体能提升课程、健身减脂课程。课程到目前已经持续开设七年,参加学习的学生超过4000人。

体能提升课程、健身减脂课程

2023年秋体能专项辅导班课程安排

对于新兴的、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进行新增。2024版新版体育课程大纲中新增了素质拓展项目、健身体能、自行车骑行项目。

体育课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体育技能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技能考核上给学生多次考核机会,鼓励学生刷分、鼓励学生课下积极练习。

体育课将体质健康考核纳入考核体系,对于1000米/800米(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男),三项中有两项不合格的实行体育课成绩“一票否决”,同时鼓励学生课下练习,课上找任课教师进行多次测试刷分,发挥了“以测促练”的导向作用。

3.积极探索,建设体育课程思政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筑牢“三个第一”价值基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体育部制定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足球教学俱乐部探索构建了红色体育生态环境育人模式,羽毛球教学俱乐部探索构建了沉浸体验式体育课程思政模式,其他项目也在积极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教学中。

2023年5月,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出台了《2023年体育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方案》,获得了学校相关经费支持,支持教师探索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挖掘思政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促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近5年来,体育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和成果丰硕,培育了1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6个校级课程思政精品案例,建设了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表体育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20余篇,获批6项省级课程思政立项。

2022年获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4.稳中求进,推进体质健康工作

围绕培养“终生运动者”的培养目标,坚持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两手抓。遵循“稳中求进、协同攻关、精准施策、扶弱助强”的指导方针,将体质测试工作与体育课程考核相结合,发挥“以测促练”的结果导向作用。同时针对“体弱”群体开设体质健康促进课程。发挥学院体质健康工作的主导作用,全校各部门配合联动,形成校体委统筹,学院主导、部门协调、全员参与、主体责任明确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实现了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连续稳步提升。

依托校医院体检,对学生进行筛查,确保体质健康工作安全进行。优化体质测试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证了测试数据的真实、准确。教师通过手持机记录学生成绩,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体测成绩,未通过的学生可以参加补测,取最优成绩。2023年9月推出线上“学生体测免测申请”网上办理业务,以往学生因伤病、超重导致体测不合格,依据原有方式,学生需填写纸质免测申请表、学院盖章、送至体测中心审核方可通过。目前,学生只需打开手机,填写理由,上传所需材料照片等待审批即可,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节省了时间与资源;2024年3月网上预约平台推出了“体测预约”网上办理业务,学生打开手机,通过“HEU”移动校园APP,只需三步,即可自主预约测试时间。数据显示,实施预约制后,学生从进门扫码,到测试完毕只需5分钟,这与以往至少半小时排队等候相比较,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些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我校“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办学理念。

体质健康系统操作指南

室内体质测试

长跑测试前安全宣讲

先后出台了《2020年秋季学期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总体计划》《哈尔滨工程大学终生运动者培养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体育部教师派驻院系辅导工作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从重视体测数据提升、提升体测参与率,开始向强调测试精准度、加强体能扶“贫”质量、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意识的内涵式发展进行转型升级。

体育部根据历年体测数据,科学研判项目短板、成绩分布、年级差异等实际问题,通过普遍筛查、开具运动处方、分类辅导、下院系、下沉书院指导的方式开展体质测试促进工作,结合学生体质实际状况,分别组织了超重减脂训练营、体能专项辅导班、健康保健班、分院系技能提升班、书院体质健康讲座等多种体能、技能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

近五年我校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始终在90%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分别于2015年,2018年两次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工作大会进行典型经验发言,省教育厅对以“牢记体育使命、践行立德树人”为主题报告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教育部体质健康抽测专家组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明确指出:“你们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系统的方法和举措是值得国内高校学习推广和借鉴的”。2022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受到全国同行专家好评,并在全国高校第十一届体质健康培训会议、全国体育社会学年会、黑龙江省第十八届大运会上做专题报告;2022年,副校长吴林志在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做典型报告,广受好评;2023年,我校获评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023年获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5.重在普及,发展群众体育活动

体育部认真落实学校出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终生运动者培养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哈工程党发〔2022〕58号),促进我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近年来体育部紧紧围绕终生运动者培养任务,坚持以运动会为牵引、以体育文化节为载体、依托学院、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群体活动。体育部始终坚持“尊重学生兴趣、丰富活动项目、重参与、轻结果”的原则,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到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锻炼热情。

近年来依托班级、学院、书院、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节活动,截至2023年我校共有15个体育类社团每年社团组织体育类活动平均30次,体育社团,每年组织20项群体活动,班级、寝室、学院、校级比赛如火如荼,共计参与人数每年20000余人次。其中疾风“31”、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排球联赛、橄榄球联赛、慢投垒球联赛作为精品联赛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体育部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宣传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知识、给学生灌输终生锻炼的理念、组织学生进行视频挑战。体育新媒体的发展为校园群体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勤练”“常赛”“传播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更多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2023年,体育部公众号、视频号的阅读量和播放量总计近20万次。其中“中俄国际女排邀请赛”、“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幕”、“冬奥冠军进校园”等主题新闻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亮点。

丰富多彩的校园群体活动

奥运冠军韩聪进校园

2023年成功举办中俄高校排球邀请赛

6.千锤百炼,打造品牌运动队

目前,我校有田径、女篮、女排3支高水平运动队;橄榄球、足球等10多支阳光组运动队。阳光组运动队主要是来自体育课教学俱乐部和群体竞赛中选拔出来的普通大学生。阳光组运动队利用业余时间每周训练8-10小时,最终通过刻苦训练、备战比赛在全省、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阳光组运动队学生训练和比赛中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自信得到了提升、团队意识得到加强。体育的育人功能在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比赛和省级大学比赛中成绩斐然。在全国各类大学生比赛中取得冠军7项,省级大学生比赛冠军35项。全国大学生比赛前八名32项,省级比赛前三名26项。

竞技比赛成绩斐然

7.下沉书院,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体育部积极投身“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42名体育教师全部受聘为书院成长导师,先后开展了俱乐部活动指导、专题知识讲座、骨干培训等公益活动10余场。体育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健康的相关知识,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也提升了学生终生运动的意识。

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三、未来展望

体育部将继续进行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改革:

1.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破解瓶颈问题。依托学校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优秀师资。

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丰富课程种类和资源,持续优化三三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三三制教学俱乐部+普及项目新模式。

3.推进体育教师下沉书院社区,开展体能、技能、竞赛指导,打造精品体育社团。

4.建设全覆盖体育联赛平台,完善校内四级联赛,形成“人人有项目、人人有团队、人人有比赛”的校园体育文化。 5.推动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育人效果和测试效率。

6.打通教学、群体活动、运动队建设各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坚持“重视锦标,根在普及”的原则,通过教学俱乐部改革、校园群众体育活动为校运动队输送运动员,从而为学校争得更多荣誉。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