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哈军工”创建的船舶核动力装置专业。2005年12月12日,成立了国内重点大学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学院(College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核学院”)。
图1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船舶热能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核能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创新引智基地、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科研、教学平台。
图2 学院平台优势
学院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2个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内高校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工程类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全国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中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现有各类学生1591人,其中本科生840人,硕士研究生373人,博士研究生249人,留学生129人。
图3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介绍 |
图4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介绍 |
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136人,设有5个基层学术组织,在全职专任教师95人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2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2人。校内聘任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74人。学院聘请聘请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4人,国际学术大师2人,行业专家40余人。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及专家 10余人,省部级人才30余人
图5 师资队伍
学院全面参与了我国所有核动力的论证研发、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最悠久、最广泛、最深入的地方高校;参与了从秦山核电站设计、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直到“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研发等工作,是我国民用核能技术领域重要的研发力量。
“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核能开发等国家级项目及横向委托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9亿余元,人均达到上千万。2023年科研合同1.67亿元,到款1.13亿元。
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具有推选国家奖的行业协会一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600余篇,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
图6科学研究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共培养毕业生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55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超过90%的毕业生从事核行业的相关工作,覆盖国内所有核电站及相关单位,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中最重要的核电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近3年升学率保持在60%以上。毕业生具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牢固的特点,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核科技发展领军人物和骨干。
二、学院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学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哈工程校发[2023]105号)要求,扎实推进自评自建工作。自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目标,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健全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按照学校要求,学院成立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小组根据需要设立督查专家组、档案材料组、学生工作组、报告撰写组等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专项工作的任务落实。
学院制定了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审核评估工作要点、评估评建工作推进落实计划,并按照统一思想、全员投入、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的工作要求开展自评自建工作。2023年6月至7月,组织自评工作宣传动员,全面启动、部署自评工作。7月至8月,总结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梳理上一轮审核评估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明确自评自建任务与要求,整理教学基本材料。9月,各基层学术组织完成教学基本材料自查工作,按照《教学科研单位教学基本材料检查范围及标准(参考)》整理并补充相关材料,学院组织督导对教学基本材料进行了第一轮抽样检查,检查后要求基层学术组织、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限期整理归档并根据专家的意见整改,确保课程考核材料的完整和规范。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围绕指标体系逐项自评,查找短板弱项,列出问题清单、改进举措并落实改进,形成学院自评报告初稿。3月,进一步完善自评报告,进行培养方案、考核材料等主要教学档案内部自查、互查。
图9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制定方案计划
时间安排 |
主要任务 |
工作目标 |
学习动员阶段 (2023年6月-7月) |
1.成立学院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小组。 2.制定评估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分工。 3.召开学院动员会,传达国家、学校相关评估文件精神,部署评建工作。 4.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开展审核评估工作研讨和培训。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院师生员工明确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涵要求。 |
自评自建阶段 (2023年8月-11月) |
1.开展审核评估专项调研工作,制定学院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 2.全面总结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逐项梳理上一轮审核评估专家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3.全面启动自评自建及持续整改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列出清单,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改进。 4.形成学院阶段性《自评报告》;收集、整理教学基本材料,形成学院自评支撑材料。 |
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基本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学院自评工作。 |
预评改进阶段 (2023年12月) |
1.接受学校组织开展的预评估。 2.根据学校审核意见,修改完善自评报告。 3.根据预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进行全面整改。 |
查摆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建立起符合审核评估要求的本科教育体系。 |
迎接评估阶段 (2024年1月-3月) |
协助完成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和教师教体验调查工作。 |
完成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专家评审阶段 (具体按教育部通知) |
1.做好师生员工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迎评氛围。 2.做好学院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环境维护,营造良好迎评环境。 3.做好相关人员培训。 4.接受专家组开展查阅资料、座谈访谈、走访考察、观摩听课等形式的入校评估工作。 |
高质量地完成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展示本科教育教学成果。 |
整改落实阶段 |
根据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提出的评估意见和学校整改方案,制定学院整改方案,持续、系统地开展整改建设工作。 |
健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完善评估体制和机制,建立起常态化、闭环式评估建设体系。 |
表1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安排
图10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调研研讨培训
图11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查自评
图12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持续改进自建
三、学院自评结果
1.坚持政治引领,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文化根基
学院党委组织修订《核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核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引领,稳步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2.坚持战略牵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学科评估从第四轮学评估的“B+”上升至第五轮学科评估的“A”类行列,软科排名连续三年位列第四。
3.“两级四维”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三级架构。形成了“分析决策-资源保障-评估反馈-执行改进”的闭环体系。
学校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并严格执行。
第一,将12项毕业要求按照专业特点、逻辑关系逐项进行分解,得到相应指标点。根据每个指标点的内容和特点,将指标点的实现分解为主要由几个教学活动承担。每项教学活动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承担多个指标点的达成。各门课程分别支撑若干指标点,通过各门课程,指标点可落实、可评价。
第二,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课程要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中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视野等方面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第三,严把教学环节质量关,形成了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负责人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群。
|
质量要求的要点与考核责任者 |
考核基于的基本数据 |
考核周期、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
形成的记录文档 |
任课教师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师德师风:加强师德教育,改进和完善师德考核。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考核责任者:本科生院、人力资源处、院长、教学副院长 (2)学术水平:对所在学科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精、学术造诣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教学能力:教师应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 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进步。优秀教师应该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能改造和扩展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获得能够继续学习的能力。 |
(1)各种教学文件(2)新任教师试讲记录 |
考核周期:每学期新教师入职考核 |
(1)试讲记录 (2)督学听课记录 |
课程考核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命题原则。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的能力。体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 (2)试题要求。要有恰当的广度和覆盖面;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合适的难易度;试题与前两届试题原则上不能重复。 (3)课程考核同时拟定题目和难度大致相同的A、B两张试卷,经课程负责人审定择使用。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同的公共基础课、技术专业基础课应实行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考核责任者: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 |
(1)试卷 (2)成绩单 (3)成绩分析 |
考核周期:每学期学生评教 |
(1)近三年课程试卷 (2)成绩单 (3)成绩分析 |
实验教学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备课与实验准备情况。 (2)实验安排与指导情况。 (3)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4)实验报告的审批与反馈情况。 (5)实验考核情况。体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 (6)实验安全与设备完好情况。 考核责任者:实验中心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副院长 |
(1)听课记录 (2)实验教学大纲(3)实验指导书 (4)实验报告 (5)学生调查问卷 |
考核周期:每学期 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用于改进实验教学 |
(1)听课记录 (2)实验报告 (3)成绩单 (4)学生调查问卷 |
环节名称 |
质量要求的要点与考核责任者 |
考核基于的基本数据 |
考核周期、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
形成的记录文档 |
专业课程 设计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计划和任务掌握情况。 (2)课程设计内容、时间和安排情况。 (3)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4)教师指导情况。 (5)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情况。体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6)课程设计质量与效果。 考核责任者: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副院长 |
(1)教学大纲 (2)课程设计指导书 (3)课程设计说明书 (4)课程设计图纸(5)学生调查问卷 |
考核周期:每学期 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用于改进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
(1)课程设计说明书 (2)课程设计图纸 (3)成绩单 (4)学生调查问卷 |
专业实习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学生对实习计划的了解和要求情况。 (2)实习内容与安排情况。 (3)指导教师指导实习情况。 (4)实习考核与评定情况。体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 (5)实习质量与效果。 考核责任者: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副院长 |
(1)实习教学大纲 (2)实习计划 (3)实习笔记 (4)实习报告 (5)学生调查问卷 |
考核周期:每年 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用于改进实习教学 环节 |
(1)实习笔记 (2)实习报告 (3)成绩单 (4)学生调查问卷 |
学士学位 论文 (毕业设计) |
质量要求的要点: (1)选题满足课程大纲要求。 (2)初期检查立题论证书和开题报告是否合适。 (3)中期检查主要包括工作进度检查、教师指导情况。 (4)论文评审与答辩主要检查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答辩组织与评阅情况。(5)学术不端检测主要加强本科生学术道德建设,严明学术纪律。 考核责任者:专业负责人、答辩小组、教学副院长、学士学位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
(1)立题论证书 (2)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手册 (3)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 (4)学术不端检测报告 |
考核周期:每年 结果与相应的改进措施用于对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问题督促改进。 |
(1)立题论证书(2)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手册 (3)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 (4)成绩单 |
表3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
图1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三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学风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扎实开展新生“开学第一课”,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强化小班思政课建设,将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打造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多个授课主题,引导学生深耕学业,为我们的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扣大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处理好标准育人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坚持分类分层管理,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学校和学院先后颁发了《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学生手册》《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作息制度》《寝室文明公约》等,通过年级大会等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自律养成,学院鼓励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组织“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组织学年班每年开展“团聚爱心”“三走活动”“百年潮,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明月”等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广泛开展愿服务活动,学生的诚信素质、团结协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23年3月学校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建成学生“双创基地”。“一站式”学生社区秉持“开放共享、全面提升”的使用原则,同时学院紧扣核学科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打造师生融合的交流空间,促进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成长。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制度,出台《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自治委员会章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作息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修订《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及工作实施细则》,拟定并实施《核学院学风建设年考核标准》,修订《核学院学生素质综合积分测评体系》。此外,制定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并配套《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考核办法》。严肃考风考纪,定期召开各年级本科生期末考试动员、考风考纪教育动员会,宣读考风考纪各类文件,详细解读《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及时开展节假日、寒暑假期安全教育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带头,学院机关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实施听课、巡考,动态监督学生实际课堂状态,严肃考场纪律,降低学生考试违纪人数。另外,针对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的同学开展实习动员准备工作、实习小组划分工作、安全稳定教育工作等。
5.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成效
根据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学校要求,学院专门成立了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8月牵头成立了全国核学科党建与思政联盟,现有黑龙江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2个,出版包含课程思政案例的电子教程1本,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案例作为代表性课程案例列入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学院鼓励教师进行各类课程思政品牌项目的申报,学院成功申报2021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相关)1项,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案例14个,2022年度学校“一院一品”课程思政教育品牌项目1个,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案例4个,学院教师撰写的论文《思政教育融入核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核反应堆工程>教学为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实习中的思政教育》获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首届学术年会主题论文一等奖、三等奖。
学院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讲稿编写等各个方面。以课程组为单位,完善教学大纲,确保每门课程有思政案例元素的融入;鼓励教师扩展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尝试创新,重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揭示思政元素与“核”专业知识传授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2022年11月,矫彩山教授在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举办的“双碳”目标下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培训班讲授《校企协同培养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3学时,介绍核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
6.教师教学发展与培训
学院于2021年6月21日成立了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发中心)。教发中心组织教学培训、教学研讨、示范观摩、教学咨询等活动,年均累计参与人数1000余人。通过联合举办《馨苑师堂》、组织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观摩、为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培训班授课、学院首届教学交流竞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培训等活动,向校内外推广学院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有效发挥了中心示范引领作用。
7.卓越教学
近三年,学院组织课程建设14项、教材建设8项。2018年至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1项。2020年,《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核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通过。
学院以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目标,强化优质课程建设。建成《核工程检测技术》(线下)、《核反应堆物理》(线上)、《核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核反应堆物理》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传热学》(线下)、《核反应堆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工程流体力学》(线下)、《核燃料循环化学工艺学》(线下)、《核动力装置与设备》(线下)、《压水堆虚拟拆解仿真实验项目》(虚拟仿真)6门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积极开展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进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核反应堆物理(中国大学MOOC)、核工程检测技术、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物理与辐射安全(智慧树)、核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实验、压水堆虚拟拆解仿真实验项目(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6门课程上线向社会学员开放。
2000年至今,教师共编写教材46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本、省部级规划教材9本、国防特色教材9本、黑龙江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项目5本、新形态教材1本。获黑龙江省教材建设奖2项、黑龙江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8.创新创业教育
2021年度学生多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创学院历史新高,学院首次实现“超一流”赛事省级一等奖和入围国赛从0到1的突破,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被推荐至国赛。2022年度在创新创业赛事上持续突破,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2023年,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第八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024上半年,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获得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等。
图14科创获奖情况
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核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3+1”人才培养模式。设立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图15校企联合制定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
2.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为基础,运用数智赋能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核工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围绕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迭代循环的核科学与技术多元立体本、研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三层三维一循环”体系),建设了丰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形成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虚仿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图16核工程专业虚仿实验教学体系
3.打造“核你在一起,感受核魅力”实践研学系列活动品牌。“书院+学院”双轮驱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学院利用学科与行业优势,与书院联动,推进通用学科“进核”;与企业合作,共建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亲身体验新质生产力,实地感受核工业魅力及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图17“南北六万里,核电十二站”实践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