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理念
培养“顶天立地 慧通空海”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信通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6

分享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溯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和导弹工程系。1979年6月由基础课部电工教研室及其他系部的部分教师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2001年12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国防、船舶、航空航天和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卓越创新人才。

发展历程

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三个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两个本科生专业。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主体学科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电路与电子、信息处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电路电子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复杂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设计、研发、应用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培养具有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以及通信网络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具备沟通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各类复杂通信设备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研发、应用及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立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国家级教学平台、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深化专业新工科建设,持续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师资队伍高水平建设,形成优势课程资源、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材建设奖;支撑专业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设置

1、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加强新工科建设,推进至善书院建设,树牢青年学子科技报国志,培养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考评党建看发展”工作理念,抓“双创”培育聚合力,省级党建成果覆盖三基层,推动学院二融四新三高计划落地,实现特色、创新、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委荣获2021年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团委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个团队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志愿宣讲团,一名辅导员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学院大力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组建了由博士生广泛参与的“红色电波”宣讲队,获省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一等奖、省十佳创新案例;该项目同时入选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此外,学院成功举办“红色电波”信息通信发展G7论坛和“青创”创新创业校友论坛。

学院基层党支部开展“信通+结对创先”行动,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大力培养“顶天立地慧通空海”的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通信所党支部示范引领、协同攻关,获省“劳模和工匠人创新工作室”;信息所党支部“四链”融合服务龙江,获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与人民网成立数字实验示范教学联合实验室,获省“师德先进集体”。

基层党支部积极响应“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发展理念,签订联合培养基地2个,以“联促科研应用转化,共育卓越工程人才”等主题签订支部联建共建支部3个。学院教师李海波在中国青年报开讲“思政第一课”。

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有力促进学院在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方面的能力提升,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教学成果。

2、坚持质量保障理念,打造质量文化

学院深入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质量保障理念,以“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重创新”为培养目标,通过德智体美劳五维并举联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以党建引领质量文化建设,以师德师风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教学改革为质量文化切入口,构建拔尖创新人才高地,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院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文件,制定30多项教育教学制度文件,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课程体系大纲修订、考务工作管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完善修订,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通过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校内校外双循环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形成“正向迭代循环”的质量评价机制。

学院设置以人才培养办公室为核心的质量监控部门,明确基层学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务管理人员职责任务,建立一支高水平、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质量监控队伍。从而对评价反映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反馈,制定纠正与改进方案和措施。

通过建立“过程监控”与“专项评估”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健全质量标准,形成涵盖学生、督导、教师同行、行业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等多个评价主体的常态化日常监控机制,实现“评价-引导-反馈-提高”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出台工作体系实施办法;以育人路径为突破点,五维并举,联动育人,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育人合力;以价值引领,建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师德师风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五维并举联动育人

学院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重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打通课赛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前沿课程牵引、螺旋梯进式实践课程、进阶式课外一体创新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素养养成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深化卓越教育教学。

创新育人体系

学院以高水平教材建设工作为基础,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通过一流课程铸就精品教材,鼓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优秀教师团队以精品课程带动精品教材编写,教材体现强育人、重创新、拓形态,推进教材数字化。电子信息类曾获优秀教材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材建设特等奖、国家教材建设二等奖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入选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4部。

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课程建设提质,80%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课程4门。获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省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3项。获授课竞赛8项(国家级5项),教学设计案例奖10项(国家级4项),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奖等7项(国家级3项)。

4、强化专创融合,内驱学生创新能力养成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以“电子科技协会”、“E唯协会”两大学生社团为运行载体,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开展为主线,形成由“育苗阶段-成长阶段-壮大阶段成材阶段”逐步深入提高的进阶式天梯四部曲的课外创新育人体系,将第一课堂与延伸到第二课堂。学院依托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牵头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举办首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水下无人智能技术高端学术论坛,承办国家级、地区、省级电子信息类竞赛。近3年,学院在科创竞赛中获国际级、国家级奖项69项,省级以上奖项408项。“E唯”协会先后获团中央“百优大学生优秀社团”、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奖、中国雅虎网“超级社团”评选全国第三名的荣誉,2018年一举打破北美名校垄断夺得桂冠,并在2019年成功卫冕。中心创新教育理念在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中应用。学科竞赛已凸显“品牌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学创新、人人干创新的良好局面。

创新创业

学院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所开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综合改革人才实践创新体系。在管理模式上,学院党委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核心地位,持续推进基层学术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双基”融合一体化建设,走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学院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落实“校-院-基层学术组织”三级管理体制,组建“空间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中心,全面落实基础主体职责,承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形成以科研和教学工作主体的基层组织管理形式,逐步推进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的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吸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中的基础核心地位。

学院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家国情况。面向“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海洋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学生就业分布航空工业、船舶工业、海军装备、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本科毕业生在国防科技领域就业人数约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40%以上,升学率始终处于全校较高水平,逐渐稳定在55%左右,2023年升学率达到62.81%。用人单位满意度100%。

学院以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质量保障理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学校新工科建设,数智化升级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