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推动构筑“优学风-转模式-强服务-促融合”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体系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经管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6

分享

一、实践背景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视察时强调,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作为工管融合的重要实践平台,经济管理学院面向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持续凝聚共识并精准发力。学院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五化两增强”(基本组织标准化、基本队伍标准化、基本活动标准化、基本制度标准化、基本保障标准化,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本遵循,构筑形成了“优学风-转模式-强服务-促融合”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辐射型”教育教学建设目标,打造党建一流、业务一流且具有经验推广价值的育人品牌。

图1 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体系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学风优良的“学习型”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集体学习、全员主讲、教师互学、师生联学等方式,打造了学风优良的“学习型”学院。

举措一:构建“全员主讲+领学研学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学院始终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政治责任,运用“领学+研学+自学”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式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将不同学习方式的内涵精髓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例如,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指导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与“不同”,从三个“新”视角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准备过程要凸显的重点,即时代之新、学生之新、方法之新,助力学院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学通、学懂、学透。

图2 学院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举措二:构建“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院各专业紧密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深度融合,通过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院着力促进教师运用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2023年主题教育期间,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面向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学院思考总结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打造出“人人争学”“互鉴互学”的良好局面,以良好的政治素养指导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产生新实效。

举措三:构建“党风、校风、学风”共融共通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院不断探索创建学习合力和动能,面向党风、校风、学风同步共促持续发力,增强“三会一课”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塑造作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推动传播作用、对教学纪律的强化作用。学院以师生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依据和行动方向,深刻学习把握“党风、校风、学风”一体推进对学院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面向“党风、校风、学风”相互促进,学院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专题学习会议,运用“院党委书记主讲”“院长主讲”“优秀教师代表主讲”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利用学术会议、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活动等形式促进全体教师做到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身行为,教育引导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并严守学术底线。

图3 学院党委书记于云亮同志主讲党课“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内涵”

(二)以教育教学创新为引领,打造模式精进的“创新型”学院

学院持续开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党支部、兄弟单位基层党支部、企业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等建立有效联系,将各专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式地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持续赋能目标群体的发展需求,打造模式精进的“创新型”学院。

举措一: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创新

学院重视开展教学服务工作,将各专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通过义务咨询、集体教研、品牌宣传、学业指导等形式,落实解决师生所需所想,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师生树立积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着力促进和谐向上、团结奋进、互助互爱的教学教学发展氛围。

举措二:育人工作方式创新

学院坚持发挥试点作用,与求是书院、至工书院等合作,依托辅导员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从班级管理、授课管理、竞赛指导、实习指导、论文指导等方面将服务师生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注重开展多项师生互动类活动,通过师生党支部联合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

举措三:产教融合能力创新

学院持续加强校企合作,在联合企业力量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基础上,面向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激发全体教师投身智库研究,并在黑龙江省委《智库专报》等刊发一系列决策咨询成果,成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图4 学院邀请企业专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三)以围绕中心工作为牵引,打造服务精准的“服务型”学院

学院坚持优化完善“三会一课”和理论学习制度,让组织生活和服务意识成为凝聚教师共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质、调动党员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载体,打造服务精准的“服务型”学院。

举措一:建立了师生“一站式”教学服务模式

学院建立了党政负责人院长书记领导下的“一站式”教学服务模式,为师生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做到凝聚师生有力。依托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各类平台及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构筑多层次、全覆盖、易沟通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师生“零盲点”。发挥群众评议的导向作用,将评议结果纳入考核、选拔、任用机制,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例如,学院与求是书院、至工书院联合推动学生沉浸式入企活动,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型科研项目申报指导活动。

举措二:开展面向龙江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决策咨询

学院积极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计献策,与新华通讯社黑龙江分社合作,围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研究”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我省国有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过程中开展的创新性举措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学院切实服务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案,拓展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视域。

举措三:拓展学生高质量就业拓展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求职就业问题,多渠道助力学生更加精准地找到自身职业定位、更好地匹配就业单位发展需求、更快地实现自我价值。邀请企业管理者走进课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确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各个关键节点应该掌握的技能,为学生加强实践意识和实践经历拓展渠道。

图5 学院与至工书院联合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

(四)以强化示范典型为方向,打造融合贯通的“辐射型”学院

学院通过教师经验分享的形式,着力发挥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和使命职责,促进党史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打造融合贯通的“辐射型”学院。

举措一:深入挖掘优秀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和典型案例

学院深入凝练成熟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度体系和机制办法,通过总结优秀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和挖掘典型工作案例,大力培育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引领全体教师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做到持续学习、高效学习、深入学习。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辐射带动效应,多位教师面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引领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我省及我校重点攻关课题。

举措二:通过新媒体平台形式展示教育教学工作进展与成效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工学新闻网、启航网、学院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宣传平台载体,并在学院办公楼内布置教育教学宣传展板,通过组织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广大师生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深厚氛围。

举措三:将最新研究成果向兄弟院校推广应用

面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学院教师积极撰写高水平研究论文和专著,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被多所兄弟院校采纳,为兄弟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牵引作用,为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优秀榜样。

图6 学院教师教学研究成果被行业内高校采纳

三、建设成效

学院紧密围绕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等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健全并创新教学基础台账、工作制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高质量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作用。学院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载体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品牌建设,围绕“优学风—转模式—强服务—促融合”工作方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下:

(一)优学风方面

1、获批3项党建研究课题,在理论研究中找准实践方向。学院教师苏屹、刘天森、尹航等先后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

2、获批30余项国家级课题,在基础研究领域持续突破。近3年,学院先后获30余项国家级课题,瞄准基础研究持续发力。

3、获评6项省部级科研奖项,学术成果社会认可度持续增强。学院教师徐建中、孟凡生、尹航、郭韬、苏屹等先后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

4、获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教师陈恒、于云亮、杨栩、尹航、朱建新、李婉红、杨贵彬、刘天森、潘伟、苏屹、刘微微、王志楠等先后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5、3篇博士获批校级及以上优秀博士论文,科研育人成果丰硕。学院教师李柏洲、苏屹指导的博士论文先后获评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

(二)转模式方面

1、获批多项外国高端专家引智计划,推进师生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办学理念。学院近10位教师获批科技部外国高端专家引智计划,支持学院3位博士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助力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

2、多位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模式,邀请企业管理者走进课堂。学院教师杨贵彬、胡玉真、刘天森等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邀请中兴通讯、京东集团、万华化学、国泰君安证券、费森尤斯集团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走进课堂,实现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精准赋能学生知识需求。

3、20余位教师参加社区建设活动,推动学院精准服务社区发展。学院教师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劳动、学生学业辅导、家长育人方式、青年人求职就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度服务。

4、邀请10余位企业专家为本科生指导毕业论文。学院深入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邀请10余位企业专家指导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

(三)强服务方面

1、向省市各级政府报送咨政建言和成果要报22份,服务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学院教师李柏洲、尹航、郭韬、杨贵彬、苏屹等同志先后撰写咨政报告并获得相关政府部门采纳批示,精准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学院智库建设工作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学院多次与高水平院校进行深度交流,助力优秀博士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持续关注博士研究生就业质量,与苏州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精准对接,为优秀博士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3、学院与我省多家头部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服务龙江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学院广泛调研走访,与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信证券黑龙江分公司、哈尔滨几口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大型国有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助力企业人才引育工作。

4、学院持续为学生科创竞赛提供辅导,精准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成果。学院教师广泛参与高水平科创竞赛辅导工作,近3年累计辅导165人次学生在国际级、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获奖。

(四)促融合方面

1、学院通过结对共建,持续汲取先进经验并丰富建设模式。学院先后与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兴海学术团队博士生党支部、经纬社区本科生党支部等结对共建,充分交流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并形成优势互补。

2、获评5项省部级和校级教学能力竞赛奖,带动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提升。学院教师苏屹、杨贵彬、杨忠海、孙立梅、杜丹丽、刘天森、黄崇珍等同志先后获评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教学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3、5位青年教师参与我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平台经济研究工作,推动政校企深度合作。学院教师苏屹、刘天森、潘伟、王志楠等深度参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研究,与省委组织部基层办、新华通讯社黑龙江省分社及10余家国有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拓展了学院服务社会、联系企业的渠道和方法。

4、学院设置并持续完善先锋模范岗制度,促进广大教师向优秀党员看齐。学院设立“思想引领”“教学引领”“科研引领”等党员示范岗,定期开展先进党员评选工作,杨贵彬、孙冰、孟凡生等多位同志获评先锋岗,促进了教师间互学互鉴、合作共进。

四、举措特点

教育教学深入推进坚定了学院扎实服务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信心,形成了以下工作特点:

(一)需求牵引、突出成效

学院聚集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运用专业知识精准解决融合路径、创新性举措、典型做法等关键问题,通过联动式工作法促进校企在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同向发力与凝聚合力,突出学院对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主动赋能与协同探索。

(二)求真务实、智库赋能

学院教师深刻认同要扎根企业生产实践开展“真研究”、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对策”。学院充分发挥智库决策功能,通过推进党员教师“沉浸式入企”和师生联动式入企,打造人人参与智库建设、人人服务企业需求的一体化教育教学工作模式,与企业形成合作式智库建设模式,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三)凝聚共识、守正创新

学院持续提升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红色精神谱系与调查研究方法有效融合,精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式发展。通过增强教师凝聚力与责任感,塑造促教学、促科研、促育人、促创新的专业教学工作新生态,通过凝聚师生和服务师生增强学院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