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英融合,培育船海工科国际化创新人才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联合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5

分享

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以下简称“联合学院”),2020年5月正式成立,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中国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创立的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水声工程四个专业,开展“4+0”双学位本科学历教育,致力于培养具备基于上述专业等较宽领域技术基础和坚实专业知识,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领域,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专业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拔尖人才、未来社会决策者和领导者。

联合学院面向“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船舶海洋工程领域,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方式,汇聚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加快走向世界一流。探索中英学科对接及融合方式,逐步优化船舶海洋工程学科培养体系,探索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有特色的“开放式”“多元化”课程建设体系。以全人类福祉为宗旨,以开拓海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为目的,在海洋科技相关的海洋工程、船舶动力、水下感知和控制、社会科学与人文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参与、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党的领导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强国强军的国家战略需求,贯彻学校党委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要求,勇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任务,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海洋工程领域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严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每周党政联席会议均讨论决策教育教学相关问题,探索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确保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党建与业务相融合,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党建引领育人“两融入”支部特色工作法获《中外合作办学》推广,受邀出席全国合作办学年会并介绍党建先进经验。

党政联席会议纪要

二、质量保障能力

(一)质保机制

1.建立质量持续改进系统

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理念,融合我校与南安普顿大学质量标准和质保机制,制定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方案,组建了教学督导团队,并不断向师生宣传质保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包含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条件保障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处理系统在内的“一中心五系统”持续改进双向循环系统,切实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落实质量标准。

一中心五系统持续改进双向循环系统

2.全面实施教学质量监督

学院实现听课全覆盖,通过院领导、教学督导、同行和学生的四方评价机制、课程中期反馈-期末改进的反馈改进机制,及时发现课程建设和教学问题,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会和教师座谈会,逐步形成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反馈决策的闭环管理体系,协助教师持续改进课程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设立各类委员会监管

学院参照英方标准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课程和学业质量标准维护及监管。学术委员会下设考试委员会、师生联络委员会、教师联席会议等,各委员每学期召开会议,审核学业质量、反馈课程质量、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二)质保效果

通过落实质量标准和质保机制,联合学院课程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全英文授课课程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4%,学生满意度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以与南安普顿大学同步授课的大四课程为例,62%的课程中,联合学院学生平均成绩超过南安普顿大学学生平均成绩。学生科创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科创参与率100%,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及立项中累计获奖473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180余项,省级奖项128项。

经过四年培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6%,其中深造率达到70%,就业率和深造率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优秀学生进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高校,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深造。就业学生进入研究所、国企、外资及合资企业工作,包括中国船舶集团、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教育教学水平

(一)课程思政

通过课程建设专项,将课程思政设计贯穿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全过程,体现在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工程案例引入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动力,融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锻炼,通过协同攻坚、学科交叉激发求学志趣和创新潜力。学院课程思政案例获得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点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精品案例15项。

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打造书院特色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榜样引领教育等一系列持续性、全覆盖的书院教育课程,将思政教育浸润到学生、教育、管理全环节。相关实践项目获得省三下乡优秀品牌项目1项,校三下乡优秀单位1项、优秀团队2项、优秀个人4人、优秀品牌项目1项的优异成绩。

(二)教师队伍

学院教师来自全校18个教学单位,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统筹开展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英双方共聘任7位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统筹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实施工作,中英双方共聘任了98位课程负责人,其中英方34位,中方64位。299位中英双方在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其中中方教师245人,高级职称165人,占比68%;拥有博士学位203人,占比83%,专业课教师均具有海外经历,其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人才5人。外方教师54人,其中英语教师16人,专业课教师38人,专业课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建立了助教制度,每年聘任200余名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担任助教,协助主讲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三)教师发展

学院积极助力教师发展。支持200余名授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长短期访问的方式,参加南安普顿大学、牛津大学等组织的各类国际化教育教学培训。为300余人次开展了课程建设、质量建设、教学方法、毕设指导、智慧教室及授课平台等教学相关培训。开展百余次课程建设沙龙活动,促进教师交流研讨,提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开展评聘奖一体化评价机制研究,将职称评聘、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成果等纳入评价体系,为致力于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的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四)学生发展与支持

1. 学生发展

按照学校“书院+学院”双轮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要求,学院建设“第一课堂”,书院改革创新“第二课堂”,由书院发挥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学业发展、心理疏导、社区探索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作用。联合学院学生纳入工学书院管理,工学书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三全育人、学生三自、五育并举、三观养成四大要素布局建设,在党建铸魂、组织建设、课程育人、实践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凝练形成了“1-4-4-4-8”人才培养理念,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学生社区党组织、常态化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推动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打造新生适应性教育系列课程、心理育人课程、综合能力提升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劳动实践平台。

新生适应性教育系列课程

社会实践平台

2学业支持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联合学院建立了以学院领导班子、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兴趣导师、副班主任为主体的学业支持团队,建立了谈心谈话、学业预警、学业辅导等机制促进学风建设、提供学业支持。建立了学习发展中心,针对全英文授课课程内容难、学习难度大等特点,组织开展教师辅导、助教答疑、朋辈帮扶等学业支持活动。每年教师开展辅导约200学时,助教答疑约1000学时,答疑员开展朋辈帮扶活动约100学时,80余位教师、40余名助教、30余名答疑员参与学业支持活动,帮扶学生400余人次。

学业支持系统

(五)卓越教学

1. 培养方案

借鉴全球顶尖船海名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培养方案制定理念和课程体系,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以培养全球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定期组织中英专业负责人、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召开会议,开展中英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对比分析、交流研讨,构建能力分级培养的螺旋上升型课程体系,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能力分级培养的进阶型课程体系-以设计与计算类课程为例

2.课程建设

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水平,联合学院自2021年开始,对标南安普顿大学,开展63门全英文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百余次课程建设研讨,形成35个中英联合课程团队,130余名教师参与联合学院全英文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改革,改革效果辐射全校15个学院,为学校新工科建设储备了一批具备新理念、新教学方法的骨干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获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中英合作海洋工程专业大类工程虚拟教研室”获首批校级“工程虚拟教研室”培育建设项目支持。出版教材1部、引进翻译教材1部,教改论文20篇,取得了丰富的教改成果。联合学院《设计与计算》《力学结构和材料》《热流体》《电气电子系统》等4门课程建设成果辐射效应显著,牵引了学校新工科大类平台课程建设,为学校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案例,助力学校开设《力学、材料与结构》《工程系统设计》《电路与电子》《热流体基础》4门面向全校工科专业的新工科平台课程,开创国内大跨度、大规模跨专业交叉融合课程建设先河。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项目类别

1

SJGZ20210010

联合世界一流大学,重构船海工科课程群研究与创新实践

卢熙群

2021省级重点

2

SJGY20210165

工程学术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殿勇

2021省级一般

3

SJGY20210172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创引导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刘树生

2021省级一般

4

SJGY20210191

面向“双一流”通识融合的联合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以《设计与计算》课程为例

杨志勋

2021省级一般

5

SJGY20210194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水声工程专业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惠娟

2021省级一般

6

SJGY20210214

绿色低碳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张杰

2021省级一般

7

SJGY20210219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工程需求"为导向的数学公共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马明华

2021省级一般

8

SJGY20210230

“思-学-践-创”一体化系统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宋得宁

2021省级一般

9

SJGZ20220026

“一核两翼”新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史冬岩

2022省级重点

10

SJGY20220093

英语教学与学科教学合作模式探索研究

于守刚

2022省级一般

3.教学组织

联合学院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院采取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讲授、实验、研讨、自学等课内课外多个学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创新。学院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辅导”、“讲练结合”、“项目式”等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切实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

“项目式”产学双融实践教学

4.考核方式

学院采取多元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笔试、编程、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实物制作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探索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能力。

《系统设计与计算》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力学结构材料》、《热流体》、《电气电子系统》三门课综合笔试考核

(六)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本着“创新、创造、创业”宗旨,以“激发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竞赛检验、创业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科创参与率100%,学生发表SCI等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软著40余项,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及立项中累计获奖473人次,其中包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金银铜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80余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金奖等省级奖项128项。

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

       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学院是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示范区,承担着学校深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改革,推动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取得新突破的光荣使命。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学院组织开展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改革探索,经过四年中英合作办学实践,形成了“基础深、平台宽、交叉广、特色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实用、实践、交叉、综合、创新”的新工科课程体系,采取了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和考核方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评价。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船海工科能力谱系建设

在初步形成中英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联合学院段文洋院长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构建船海能力技术谱系的设想,以培养船海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未来领导者和决策者为目标,结合船海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能力谱系建设,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具体能力,以能力为起点,反向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优化、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

(二)中英双导师论文指导机制。

学院建立了中英双导师合作指导毕业论文机制、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新形态。以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将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与科研合作相结合,使学士学位论文中英双导师合作指导机制成为中英导师科研合作孵化器,牵引我校教师与南安普顿大学教师通过论文指导定期交流、碰撞学术思想,形成合作想法,通过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形成科研合作基础,形成科研团队。船舶学院、动力学院、智能学院、水声学院、青岛基地的62名优秀青年教师,与南安普顿大学教师建立了25个国际合作团队,研究方向涉及ROV、UUV设计、气泡动力学、水动力性能、船舶安全性、振动噪声控制、船舶动力、仿生机器人、水声仪器设计等我校主要方向,团队通过定期交流指导,面向真问题、按照国际规则孵化国际科研合作。

五、国际交流

成功举办2021年第一届船舶零排放技术国际论坛、2021年第一届海洋摩擦学国际论坛,举办了202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联盟会议(ICNAME),2020国际光滑粒子水动力会议SPHERIC(哈尔滨)、2023年绿色海事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技术热点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组织了英国高校实践调研活动,国际大学生科技交流营活动等与英国学生的交流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术交流,50余名学生参与了中英学生交流活动。

六、学院审核评估工作

2024年3月21-22日组织学院参与评估工作的人员参加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入库培训,全面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重要意义以及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审核评估考察要点,指导学院审核评估自查和整改工作。学院参与评估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本科生院组织的《馨苑师坛》系列审核评估审核讲座,学习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其他学院先进经验。联合学院还通过教学质量监督研讨等形式,组织授课教师开展教学材料自查工作。

2024年6月6日,本科生院专家赴联合学院开展审核评估检查工作,联合学院教学副院长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本科生院评估专家了解了联合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联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特殊性对学院审核评估准备工作中提出了建议与解决方案。

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本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工作,联合学院进一步梳理了学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保障措施,了解了教育部审核评估等外部质量保障机制要求,将进一步促进联合学院发现目前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优化保障机制和措施,继续深入开展“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