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强“力”融通 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沃土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航建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7

分享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1958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土木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具有力学、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水利、机械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新要求,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逐渐形成了以力学为基础,以融通为手段,以交叉复合为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个融通”,为学校工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战略支撑,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土木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突出课程融通,建强以力学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围绕新工科对交叉、融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标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打破原有课程界限,整体重构知识点要素,重塑课程体系,推动以力学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跨界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5%以上,70%以上毕业生投身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领域。考研率为66%,202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3.91%,继2022年的60%、2023年的64%之后,再创学院历史新高。

开展跨学科的课程建设。学院围绕新工科对交叉、融合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标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打破原有课程界限,整体重构知识点要素,重塑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跨界融合,构建以力学、材料、结构为基础的多类型、多维度、多样化交叉融合新工科课程建设模式,强化学生应用力学思维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新增省级一流课程4门,出版新形态数字化中英双语教材2部(高教出版社),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力学材料与设计》2部(高教出版社),获批省级本科教改重点委托项目等等。

搭建跨院校的教研平台。按照“立足东北,辐射华北和西部,引领全国”的建设目标,联合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东北、华北、西部11所高校及研究所,成立“工程力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打造“同心六力”为品牌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格局。成立国家名师工作室,邀请国家名师、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指委副主任、北航王琪教授担任负责人,强化对新工科课程建设的指导。组建了跨学院的新工科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分模块进行教师培训,完成教学实战推演。与材化学院党委共同组织策划“新工科力学基础课程建设2•10联合主题党日系列行动”,深化课程建设的跨院沟通机制,推动教学成果不断显现。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一批教师获中国力学学会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以及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基础力学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质保理念,牢牢抓住教学质量底线,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管理体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优化课程体系,强调课程整体性,精简专业核心课程,减少课程总数量,增加实践环节,授课结合学术前沿,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创新。结合学生科创活动,增设综合性分析类课程、与专业领域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探索优秀学生(保研学生)选修硕士生课程模式。一批课程入选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国家智慧平台课程、黑龙江省一流课程等等,一批导师荣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黑龙江省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及提名导师、黑龙江省力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称号、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二、突出科教融通,建强以力学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

科技与教育的融通是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学院坚持科研+科创,校内+校外,持续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推动以力学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学生课外科创普及率100%,获国际大学生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国家级奖项257余项,省级奖项472余项。

坚持科研+科创,融通实践育人路径。学院坚持科研先行,结合科研特色与优势,建设力学应用与结构创新俱乐部、大学生飞行器创新设计工作室、TRIZ发明与创新协会、星海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等9个科技型创新社团(俱乐部),学院实践育人实现新突破。依托混凝土俱乐部,航建学院、经管学院以及中科院海洋所等跨学院、校内外联合的12名学生完成的《海洋保卫者——重防腐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海洋工程涂料》项目,被行业专家称为“一项颠覆传统认知的海洋工程防腐技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决赛、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中,荣获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和最佳创意项目奖,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星海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指导学生面向消毒产品的研发和使用,立足于公共卫生,医疗科学等相关领域,创造开发出高效的消毒技术以及优质的杀菌消毒设备,持续致力于消毒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红色专项)、国家级铜奖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入围奖。

坚持校内+校外,融通实践育人机制。学院目前已与18家行业大型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了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满足本科生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部分专业综合实验的需要,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专业将《生产实习》环节全部安排到基地进行。91名学生被分配到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东北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河北建工集团等近30个工程工地。基地为每个学生配备了技术和安全指导教师,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提供了社会竞争能力。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学生开展了专业认知实习,培训学生进行了飞行模拟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型飞行器等活动,为推进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

三、突出党建融通,建强以力学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模式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新时期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连接点。学院党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意识能力、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以力学为引领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打通融通路径。学院党委认真落实校党委党建业务五维一体(一项任务、一体两面、一支队伍、一股力量、一把尺子)融合理念,研究出台的《全面开展融合型教工党支部建设,创建“力行”党建工作品牌的实施方案》,提出聚焦一项人才培养能力、对接一个行业党支部、突出一项特色工作(“三个一”)融合型党支部建设标准,不仅为支部层面党建业务融合明晰了路径,还将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作为衡量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学院党委获批学校“一院一品”课程思政教育品牌项目,工程力学系党支部获省“样板党支部”、获批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涌现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及优秀团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辅导员年度人物、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学校终身荣誉教授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标兵等一批思政工作先进典型,展现了航建人新时代新征程上豪情满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大精气神。

强化使命担当,提升融通能力。学院党委自2021年以来,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培训中心,共组织4次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班,参与教师近280人次,课程涵盖OBE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政策解读、各类申报材料撰写方法、如何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等近300余场线上专家辅导。学院党委书记带领支部书记精学李向东、张黎声、叶红玲等名师论文16篇,参加韩宪洲、李丹青、余建波等专家辅导11场,重点学习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提出“3113”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及“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同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侃侃老师、北京工业大学叶红玲教授、智慧树课程建设辅导专家张建华、李璐等相关领域专家面对面为学院教师答疑解惑,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被广泛唤醒,课程思政能力普遍提升。学院获批省级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涌现出省级课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案例、一流课程,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学院获得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保密工作先进集体、校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强化示范引领,激活融通动力。学院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专业思政故事为载体,以专业思政第一课为重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手,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构建“一带三讲四突出”的故事育人模式,全力打造“程小航故事”思政工作品牌,让学生从专业发展中获得奋进的力量,推进专业、党建思政协同育人优势的发挥。学院明确教学科研党建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专业思政第一课的主讲教师,党委书记联合教师支部书记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上好专业思政第一课。共组织“小航”故事会暨专业思政第一课3次,千余名学生受益。录制专业故事微课7集,在校视频号发布。成立“小程故事”思政工作创新工作室,作为学校首批思政教育创新工作室责任单位,挖掘凝练师生成长故事,组织师生成长故事会、书记联合党课,相关成果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省2项,“双一流”建设关键指标),入选光明日报出版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文库,荣获黑龙江省文化网络作品微课一等奖、学校首届党员教育好课程第一名等。相关案例入选全省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创新案例、入选工信部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