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聚理融工,促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求真务实,育拔尖创新之一流人才
作者
文轩
来源
本科生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08-26

分享

1.学院简介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军工”物理教授会,朱起鹤、杨士莪院士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历经基础课部、物理部、理学院发展历程,2019年1月正式成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院设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应用物理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学院拥有“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光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工业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工程应用的微结构功能光纤”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先进科研平台和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践行“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秉承“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励学利民”院训,面向新一轮产业革命,致力于前沿科学与技术创新,服务国防及工业现代化需要,发挥基础研究优势,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81人。 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70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杰青2人,龙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校终身示范主讲教师1人。建有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学校兴海学术团队2项。

学院发展历程

办学基本情况

2.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可靠顶用人才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夯实理学、强大工学、理工结合、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党委牵头组织黑龙江省内部属高校数理基础型学院党委联学共建合作,共同探索数理基础型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学院团委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基础教学研究中心党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党支部;大学物理课程团队获评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学院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立“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四位一体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2021年获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多年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和工业信息化的比例达到80%以上。博士生娄存恺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硕士生王若星获2022年度“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在解决矢量拓扑结构光生成与光场调控难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为提高国防通信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了新思路;硕士研究生刘宇投身社会公益,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博士生楚玉石被Technology杂志评选为世界增材制造技术的三大突破之一,获国家青托称号及学会优博论文。

社会实践

3.引培并举,树一流队伍践行使命担当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以学科发展目标和方向为牵引,引培并举,统筹推进。依托学院获评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兴海论坛”“高端引才”等途径,积极拓展引才育才工作格局,以“突出榜样引领,传承红色接力棒”为建设理念,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7项,包括教育部新工科探索项目群项目1项,教育部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校级教改项目26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3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高水平教材7部;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11项,2024年,姜海丽教授教学团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青年教师王锋获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验)二等奖;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获国家级奖3项;学院自研24项实验教学仪器推广应用到全国30多所高校,受益学生约50万人次;服务国家建设教育强国战略,开展慕课西行活动,与新疆石河子大学等西部高校开展课程共建当;坚持举办“假日科学广场”科普活动,累计举办科普讲座300余场,接待参观人数2.4万余人,被“新华网”、“科普中国”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竞赛获奖

开展慕课西行活动

“假日科学广场”科普活动

4.聚焦战略需求,打造引领交叉、驱动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聚焦国家“海洋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并实践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实践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指标细化等方面,全方位地打造引领交叉,驱动创新的教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特色专业为引领明确培养体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协同共享为路径打造一流课程,以联合办学为契机拓宽国际视野,以创新课赛为平台探索完善机制。

聚焦需求,激发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4.1新工科牵引,数字化赋能,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聚焦我校“三海一核”特色工科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以“新课程、新资源、新考核”构建新工科物理智慧教学新范式。实现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深层融通、不同专业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通、从平台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间的递进贯通,深化“课程+项目/案例”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获批国家一流虚拟仿真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建成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2门。

深化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2020年,大学物理课获评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大学物理课程团队获评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先后入选工信部百佳思政案例、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指委课程思政A+案例(全国7项);5项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在教育部光电专业教指委组织全国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案例评选中入围,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优秀奖1项。

一流课程建设

新型数字化教材

国际接轨的全英文教材

项目式教学案例

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2 以 OBE 理念为引领,科教融汇,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以产出为导向,推进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升级,2020年进入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并依托优势学科平台构建大颗粒度专业特色课程群,确保每个核心课程群都有特色科研项目或人才项目做依托。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光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3“课-赛-研-创”一体化,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光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设计了“课-赛-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题需求为导向、以科研资源为支撑”的教学改革探索。深入挖掘纤维集成光学领域深厚的研究积淀,研制了光纤传感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0多种,构建国内领先的光纤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近5年,学院科创普及率达60%,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73项,国家级奖项56项。

“课-赛-研-创”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双创获奖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探“理”寻“光”,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审核:何建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