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青春逐梦 一路有你
我记得导师的一句话
听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讲述与导师的故事
作者
天添 芳蕊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18793
更新时间
2017-04-19

分享

 

“科研实践要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

船舶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蒋一


“科研实践一定要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导师胡安康教授的话,为我指引了课题方向。

人物介绍: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1篇、EI2篇,另有数篇论文已被业内相关杂志确定录用。

“科研实践一定要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这是我的导师胡安康教授给我上的第一堂课。

胡老师常年工作在船舶设计的第一线,面对当今船舶行业的激烈竞争,她积极了解市场,分析国际船市的发展趋势,找准了船舶开发研究的方向。胡老师经常说:“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做的虽然都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一定要与国家、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最终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好的向产品转化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我的博士课题是超高速特种快艇的构型设计。特种快艇是船舶系统一个较为小众的分支,实际应用较少。当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向胡老师进行课题汇报时,她对这个方向竟然相当肯定。“特种快艇虽然在现阶段应用不多,但优良的高速性能使其在未来的军用和民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这是一种高附加值船型,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胡老师依据她多年的船型研发经验敏锐地指出:“你的课题研究的重点,不应只局限于航速的提高。对高速船来说,稳定性才是实际使用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快’且‘稳’的新船型,才能有市场竞争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加入了教研室组建的高性能船团队。就如胡老师所说,“快”且“稳”,是目前快艇冲击超高航速的最大瓶颈,也是横亘在我面前的最大难题。但是,通过团队多次的调研和讨论,我们迅速确定了以高速空气动力来维持船体平衡的基本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优化,我将这种新型船型的构型不断完善,并在最终的模型试验中达到了设计目标,我此时深刻地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科研之路,就像茫茫大海一望无涯,而我就像大海中前行的航船,导师是我的掌舵人,为我指引前进的路,为我把握课题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和拓展,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和巩固;知道了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员,如何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虽然距离实际的工程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在导师的带领下集中力量科研攻关,我们的超高速艇一定能够越行越远!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动力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丁顺良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导师马修真教授和宋恩哲教授的话让我明白,做科研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谨慎。

人物介绍:在导师指导下,主持并开发了船用气体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并实现产品化,参加本领域的顶级会议并宣讲论文,在《Chaos》和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等权威SCI期刊或学会发表多篇论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项。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这4年的求学之路,我有幸得到两位导师的指导。他们言传身教,引导我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马修真教授虽然工作繁忙,但每次交流时,他总能准确把握课题的大方向,提纲挈领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宋恩哲教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导师在科研上给了我极大的自由空间,让我得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开拓视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记得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时,由于缺乏经验、研究不到位,我非常紧张,导致汇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马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做研究要严谨、踏实、不急躁,参加国际会议更要慎重,因为你代表着学校和学院”。后来,在参加本领域的顶级会议——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时,我吸取了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充分准备,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宋老师曾这样评价过我:“发动机控制系统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实时快速响应,小丁就像发动机控制系统一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总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所做的事情,再加上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足够的努力,我认为他是能做出出色成绩的。”带着老师的鼓励与期许,我不断在科研道路上努力着,坚持与导师、师兄、同学勤沟通,坚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成功的路上,遍布荆棘。但导师的一路陪伴,给予了我前进的力量。马修真老师、宋恩哲老师、杨立平老师、姚崇老师、孙军老师、范立云老师、董全老师……感谢我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老师,是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感谢一路相伴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了明天,为了理想,让我们一起奋斗!

“绝不轻言放弃”

自动化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李久顺

“绝不轻言放弃。”导师赵琳教授的教诲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指引我前行。

人物介绍: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实验室多项纵向预研、某型惯导测试设备研制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一区SCI1篇、EI1篇。

发表高水平文章是每一个博士的必经之路,然而,想要顺利走完这条路并非易事。我的第一篇SCI文章是在博一期末的时候正式发表的,其中的艰辛,我记忆犹新;导师对我的悉心帮助,我铭记在心。

自从我正式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后,心中时刻想着要尽快发表SCI文章。但我深知自己基础知识薄弱,对惯性导航领域的了解也不多,因此,在课余时间,我每天都尽量抽出时间来阅读惯性导航领域的相关文献。开始,我主要阅读一些中文书籍和文章,在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我试着阅读一些高水平的英文书籍和文章。由于英文基础较差,我在阅读文献时几乎“逢词必查”,难免有些烦躁,也对自己写英文文章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赵老师察觉到了我的烦躁,及时与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他告诉我万事开头难,只要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我重拾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大概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完全读懂了第一篇英文文献。虽然历时较久,但这种成就感为我接下来的学习树立了信心。我继续坚持阅读英文文献,发现遇到的生词越来越少,基础知识越来越扎实,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想法,并开始进行理论推导与仿真验证。

当然,这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每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赵老师总能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帮我指明方向。随着问题的逐一破解,我开始动笔写第一篇文章。投稿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坎坷。还记得投稿当天,我就遭到了拒稿,理由是英文水平不过关。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我连语言水平都不过关,如何能写出好的英文文章呢?可是导师的教诲“绝不轻言放弃”犹在耳畔,我立即调整状态,决定重点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我在阅读文献时不断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技巧。苦心人,天不负。我没有再因为英文写作水平不过关而被拒绝。最终,在导师的帮助下,经过几次修改,我的第一篇论文终于被接收了。

这篇论文的发表,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中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其中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诲与指导。其实,每个博士生在科研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只要我们不灰心,坚持不懈,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就一定能做出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 

 

“我是你亲老师,有困难跟我说”

经管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张帆


“我是你亲老师,有困难跟我说。”导师马永红教授的话,一直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人物介绍: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国家自然基金A类期刊2篇,国家自然基金B类期刊1篇,CSSCI来源期刊1篇;参加多个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都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我很幸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遇见了一位好导师——马永红教授。

在科研圈儿,如果说那些天分好、步伐快的人是“高富帅”、“白富美”的话,那我肯定是这个圈子里名副其实的“屌丝”。刚踏入科研的圈子时,我科研能力不突出,课题研究方向也不明确。但就是在众多优秀的学生中并不起眼的我,幸运地被马老师选中,成为了她的学生。感谢我的导师,是她的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让我顺利踏上了科研之路。

刚刚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内心很是迷茫,眼前似乎迷雾漫漫,不见出路。都说“量变”到“质变”是科研的必经之路,我单纯地认为这个“量”就是文献的积累,就是经典阅读的积累。可后来我发现,单纯依靠阅读文献是难以实现“质变”的。由于学习方式不得其法,我走了很多弯路。幸好在与导师交流时,她“一语中的”地指出我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我努力的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才真正的“进了门、入了行、成了事”。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我需要什么资源,导师都尽力帮我寻找。有时她会亲自带我实地考察,有时会委托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师兄为我“传经送宝”。慢慢的,我的科研道路越走越顺,科研、论文、实践等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在云南学术会议上,我也可以勇敢地向在场专家介绍我的科研成果,与专家们交流经验。在导师的帮助下,曾经的科研“屌丝”,成功逆袭。

“我是你亲老师,有困难跟我说”,马老师的这句话永远温暖着我。这一路走来,马老师已经不仅仅是我的导师,也成为了我一生的亲人。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她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在我父亲生病的时候,她亲自开车送我到车站,为父亲介绍熟悉的医生;在我腹泻的时候,她亲自下厨给我煮疙瘩汤;在我找工作时,她帮我分析情况,告诉我如果未来需要帮助,仍然可以随时找她……

 我的成长,离不开恩师的帮助。而今,我即将毕业。感谢老师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像亲人一样站在我身旁,给我力量,给我帮助,给我鼓励。衷心祝愿善良的马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做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侯万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