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国教育报:让创新伴随着我们成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纪实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纪实
作者
金声 郭萍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6-09-12

分享

 

 

 

 

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有25个实验室和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向学生开放,此外,很多学院也有自己的学生创新实验室。这些开放的设施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智力支持。据统计,仅学校的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就承接100多个班级、36万人次的学生实验。杜勉珂大学四年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这些创新实验室里渡过的。

有了科研立项的牵引,有了软硬件环境的支撑,学生的奇思妙想才有机会得以实现。科技创新也成为校园里最时尚的事情,同学们以科研立项为荣,以从事创新为乐。玄世昌、莫锡昌、迟令宝获得了2500元立项资助设计的“小型双足行走机器人”,能应用在机器人设计、机器人跑步大赛及机械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陆阳设计的“高负载精密定位野外移动测试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机器人,但与以往只能在室内较好环境中行走的轮式研究版机器人相比,他们设计的机器人的创新点在于能适应野外复杂环境、能搭载多种传感器;玄世昌、莫锡昌设计的“基于ARM系统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获得了1200元的科研立项资助,是一个能用很少的空间储存播放媒体文件的小型MP4播放器;张义泉设计的“语音遥控电源插排”获得了200元的立项资助,它能通过语音控制插排上的任何一个插孔电源的通断,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社团搭桥 建设创新文化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一提起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没有人不知道陈东良这个名字。从1998年入学,他一路被学校保送到博士。从2万元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奖学金,到5次获得5000元的校内创新奖学金,陈东良的学费几乎通过各种奖学金“自给自足”。2004年,他设计的“机器蟹”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2003年,他设计的“四自由度两足行走步行机器人”获得了第七届“挑战杯”机器大赛二等奖。四年里,他在学校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十几次。但是真正让这个性格温和、不善言谈的小伙子成为校园名人的却不是这些灿烂的创新奖牌,而是他发起成立的“机器人爱好者协会”。作为协会的主席,陈东良带领着这个学生社团参加了每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并接二连三地获奖。第一届比赛杀入8强,获得优秀奖;第二届比赛获得亚军;第三届比赛进入16强,获得最佳表演奖;第四届获得国内亚军,亚太地区季军。陈东良是每一届参赛团队的队长。

走进这个二、三十人的协会,你会被这里浓郁的创新氛围所感染。为了从几个方案中选优,陈东良带领队员们反复讨论,无数次地进行仿真实验和理论计算。为了解决一个很小的电路设计,他们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最忙的日子,陈东良甚至把被褥都搬进了实验室。面对一个有三、四百个零件组成的复杂设计,遇到难题进行不下去是常有的事,而这时候陈东良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寻找新思路,并在关键技术上指导大家来做。在他的带领下,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明星。社团的季宝锋、宋辉、贾守波、刘德峰制作的“模块化仿生机器人”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比赛上,他们的作品“二自由度波动推进鱼”又获二等奖;第三届比赛上,他们设计的“两足12自由度拟人步行机器人”再获东北赛区二等奖。在陈东良的带领下,“机器人爱好者协会”建立起一种“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创新文化,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社团中的每一个人。

在学校68个学生社团中,与科技创新直接有关的社团占三分之一,“机器人爱好者”只是其中的一个。哈尔滨工程大学现有学生社团68个。依托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成立的“E唯”协会是电工电子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和专业知识爱好者社团,2005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优秀社团”称号,现有会员1千多人,第二届“枭龙杯”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中,“E唯”协会的成员获得一银一铜两枚奖牌。SU WISE创新工作室是培养以学生非技术素质为目标的社团,社团的迟令宝、高川等8个同学设计的火炮复进器漏油检测装置是针对军事装备做的一个技术革新设备,它解决了火炮定位的安全问题;社团的盛中华设计的“信号语音报警装置”可以帮助战士在战斗中随时了解火炮牵引车的情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小飞  审核:小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