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日,哈军工建校日也是《工学》报创刊的日子。从此,代代校报人心中铭刻的两个重大日子重合在一起。从此,作为学校发展的鼓手和旗手,校报的发展始终与学校的发展同在,于墨海中腾澜,休戚与共地记载和反映着学校61年来的变化和发展。翻开2000期报纸,就进入了一部哈军工面向国防、面向世界,高起点、高速度创建;哈船院不畏艰难、抢抓机遇、奋发崛起;哈工程凝炼特色、不断开拓、扬帆启航的历史……
高起点办校与高起点办报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因强国兴军的使命而诞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在一片荒地上从零一跃成为当时与清华、北大比肩的全国重点大学,谱就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高起点、高速度的创建的“神话”。与哈军工同时诞生的还有由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亲自提笔命名的“工学”校刊,以高起点办报,深度介入这座全国顶尖学府教员与学员的政治与工作、学习生活。
哈军工的高起点、高速度办学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中央军委将哈军工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家领导人直接安排学院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学院党委执行大军区级党委权限、隶属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直接领导,代表当时世界高等军事技术教育前沿水平的苏联顾问团来到学院工作,使哈军工从创建之初就汇聚了一大批高起点办校的优势资源。
《工学》高起点办报也得益于哈军工创办者陈赓大将的重视支持,亲点他心目中的“大秀才”穆欣办《工学》。穆欣与《工学》第一代报人牢固树立办好报纸,为党为军,为教员、学员做好导向、做好服务的坚定信念与理想。翻开当时《工学》校刊的复印本,从故堆发黄的卷册里,仍能感受到一股穿越时空的蓬勃、强劲的朝气与生命力。
成就哈军工高起点创建与跨越式发展这一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奇迹的原因与首任院长陈赓提出的“尖端集中、常规分散”、“两老办院”等一系列闪光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分不开。1961年,教育部根据中央军委的建议,确定哈军工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哈军工的办学成果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的《工学》充分体现了“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核心的治校理念,“教书教人”为基本原则的育人理念,“一中二主三严”(“以教学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以教师为主”、“严谨严密严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员”学生工作理念等一整套办学治校方略,几乎期期报纸都有专版刊载关于教学法与学习法的文章,还开设了“小品”、“学习漫谈”等专栏,及时刊登学员的学习心得,营造了浓郁的教书育人、学习为中心的氛围。
从1953年哈军工建院到1970年,学校产生了十几项载入史册的“共和国”第一,肩负起了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服务的神圣使命,奠定了我国高等军事工程教育体系的基本格局。今天,她孕育的高等军事技术教育的种子已全面开花结果,分布在祖国各地一批继承了哈军工优良传统的军事技术院校迅速走向了成熟,并发展成为知名的大学。哈军工由此成为了新中国国防事业高科技人才的发源地。
哈军工时期的751期《工学》校刊,将这所学校蕴含的一个国家关于军事现代化的全部光荣与梦想,一代人心底最虔诚的关于青春与理想的记忆,凝结成哈军工赤诚报国的红色忠魂,印成铅字,成为其后继者们最为珍视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