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缩影,是“哈军工”创建到不断传承发展的思想源泉,其蕴含的“强军卫国的爱国热情;高度忠诚的政治品质;不畏艰难地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为本的治学理念;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是鼓舞、激励一代又一代“哈军工”传人的精神动力和为人做事的准则,是“哈军工”人特有的综合素质,更是“哈军工”人表现出的一种群体风范。
学校以坚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最高价值追求,把勇挑重任的精神追求落实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建设进程中。伴随我国“两弹一艇”和核工业的创建与发展,核专业、学科走过了65年风雨历程,从“哈军工”建立原子专业和核动力装置专业伊始,就树立了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强大培养人才、推动核科技进步的使命,如今核学科已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为核科技工业及国防建设输送了6000余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已是业界领袖或骨干,为我国“两弹一艇”科研,特别是核动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65年专业发展17年建院的辉煌成就,记载着核专业人奉献、担当、拼搏、进取的历史贡献。遥想当年一批批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汇聚哈尔滨,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奉献了青春,“哈军工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地展现。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谨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写照了他们光辉的一生。
我在学校工作了37年,回顾从个人的成长到专业学科的发展历程,正是“哈军工精神”的力量在鼓舞和召唤我们,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坚守和奉献。2005年核学院成立之初,就为了满足新时期我国核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原有核动力装置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涵盖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学院,当时学校克服专业方向不平衡、师资队伍短缺,实验条件不足等困难,经过十余年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拼搏和行业的支持,我校核学科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17年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与西交大、北大并列第三的成绩。2005年我校创办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时正值我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核燃料循环体系急需大量的核化工人才之际,为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克服困难集学校、行业之力高起点创办了这个专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专业造诣深厚、倾心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我国核燃料循环工业输送了本、硕、博急需创新型人才,这两个例子很好地体现了“哈军工精神”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潜移默化,也是践行“哈军工精神”、传承“哈军工精神”的真实写照(案例)。
核学院的学子们传承“哈军工精神”,在一流核学科建设中、在我国核科技工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