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哈军工自创立以来的第62期学员,我心中的哈军工精神是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
202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成立70周年,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年份。1953年,陈赓大将临危受命,从朝鲜战场奔赴回国创立哈军工,哈军工创立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军工学子在各行各业敢拼搏,勇奉献,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其中,离不开陈赓大将和哈军工老一辈教育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和哈军工独特的军工精神。
这份精神内涵颇多,意义丰富,在不同的时代经历蜕变、发扬和继承,如今走到第70个年头,我们新一代军工传人需要对军工精神学习、理解,化作我们自己的精神。那什么是哈军工精神?我找到很多答案,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献身精神;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顽强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克服困难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团队精神 ;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的自律精神。都说得很对,这确实是哈军工精神,但是我认为这些太过笼统,不是哈军工精神的魂,哈军工精神的魂应该是在于人,在于一个个的军工人,军工的精神是他们也是我们集体人格的沉淀,理解哈军工精神的核心,是在看懂一个个拼搏奋进的军工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我校95级自动化学院的校友吴华就是对军工精神很好的一个诠释。毕业后他放弃离家咫尺的西安单位,来到千里之遥的戈壁大漠,一待就是19年。戈壁滩冷清、单一,但吴华决心把自己无尽的期望、火热的激情深深扎进这片戈壁。在面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吴华不气馁、不畏难,沉下心来,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自我学习上。不打扑克,不玩游戏,一本本专业书籍、一项项课题研究陪伴吴华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他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为的就是能更好的报效祖国。能在他身上看见的就是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献身精神,不畏惧戈壁滩的孤寂冷清,一头扎进这片戈壁,不图财,不图名,只是为了国家更强大。这是报国之志,是赤子之心,这也是一个军工人的担当与责任,他还有和他一样在默默奋斗的军工人沉淀下的的精神、人格就是哈军工精神的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我们来到高等学府,并不只是学习知识、学习专业,掌握一技之长,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我们是中国的新青年,我们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征程,我们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体会哈军工精神的魂,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王泽山院士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他身上同样沉淀出了哈军工精神。他是哈军工第二期学员,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在2017年央视采访王泽山时,他曾说:“在读小学的时候,回家谈到我是满洲国人,我父亲跟我说,不对,你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有自己的国家,而且要富强,要强大。”可以说这样的话语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将一生奉献于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在科研上,王泽山院士认为用“科学”指导“科研”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科学”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富国强民的奉献精神也同样是哈军工的精神。
我作为来自动力学院的“军工动力人”,望自己能传承军工拼搏奋进、为国奉献之精神。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己任,潜心致学,在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为祖国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