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面向国际一流 聚焦课程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
联合学院下好教育教学改革“先手棋”
作者
谷雪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6-18

分享

在学校主楼南楼会议室,联合学院课程建设项目研讨暨第一次成果展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2021年春季学期课程建设专项的第5次集中研讨。“我下学期开设的数学(三)配合《船舶基础课程》、《力学、结构与材料》等专业课程,将方程的解析理论和求解的典型技巧与工程问题结合,讲清楚工程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再抽象简化成数学模型。我要教会学生以数学思维判断事物、解决实际问题。”航建学院教师李宏亮说。讲台上,他讲授的偏微分方程内容,是后续诸多专业课中工程问题的数学基础。讲台下,来自船舶学院、航建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国际学院等8个学院的授课教师认真听讲、记录、探讨。

注重课程之间的体系化联系,以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以工程问题为牵引,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进阶式提升,是联合学院探索中英教学模式对接及融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举措。作为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自2020年成立并招生以来,在打好教育评价改革这一“龙头之战”中先行先试,以课程建设为发力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面向工业界实际需求,培养船海工程领域熟悉中外文化,具有顺畅国际交流能力,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和决策者。

以学生为中心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在筹划办学期间,由本科生院牵头,相关负责人一行十余人成立调研组,赴南安普顿大学调研探讨课程设置。此前几个月,各课程负责人做了充足准备,将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相关资料全部翻译成英文,调研组随身携带。

迎接调研组的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与两位承担教学与管理的专业负责人。他们带来的只有几页关于课程的简要说明材料,望着桌上厚厚一沓资料,双方有些束手无策。“我们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不上,不知道如何进行课程融合。”联合学院书记迟淼说。

深入了解并科学对比中英教学体系后,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学院院长段文洋有了四个“新发现”。“在课程的计量单位上,我们关注教师上课的‘课时’,他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我们关注课程板块,他们关注学生的能力结构;在人才培养的实现载体上,我们关注师资力量,他们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在学业结果上,我们关注毕业证书和课程成绩单,他们关注学生能否具备通过船舶行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能力。”他说。通过对比学习,联合学院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使教学环节标准化、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激发教学管理活力。

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

学院面向工科学生教学需求,学习南安普顿大学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由课时向学时转变。设置授课、研讨、辅导、预习、复习、阶段测试等环节,使教学环节标准化、系统化,将研讨课、习题课、答疑课等纳入有效学时,强调过程考核,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组织模式,由授课教师、专业博士生、班级答疑员对学生进行辅导,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程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学院打破学科和课程间、理论与实践间的壁垒,将课堂教学知识以模块形式“排列组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能力、人际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贯穿。如二年级即将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设计与计算》,由机电学院的杨志勋、宋德宁等老师负责讲授产品设计流程,制图、计算编程工具使用等,工训中心的赵立红老师负责通过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将设计方案实现为具体产品,从而实现知识学习到产品设计、加工的全流程覆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促使课时向学时转变,实际上是做了课程的‘减法’,知识的‘加法’,从‘因人设课’向‘因需教学’转变。”联合学院副院长卢熙群说。

面向实际需求  聚焦社会背景下的“工程教育”

“应用在船舶上的振动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线性的,我们要讲的线性方程求解就是为解决这类工程问题服务的。”数学授课教师姚红梅在课件中展示了振动导航系统的应用原理。她针对即将开设的《船舶基础》专业课讲授数学知识,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细化讲解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同学们喜爱。“姚老师的课环环相扣,知识点讲解清楚透彻,每节课还会留一些思考,让我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联合学院学生王诗涵说。

联合学院面向行业实际需求,以社会背景下的“工程教育”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从“老师会什么教什么”向“学生需要什么教什么”转变,围绕学生知识结构设计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授课,引导学生从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角度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联合学院的首批进入改革的课程已经牵动了13个院系,涉及50余名教师。数学和物理作为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已经成为其它课程的样板。“数学课程改革打破传统模式,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知识切入点等都需要改变,我们必须跳出舒适圈,从头开始制定教学大纲、写教案、制作课件、备课。”数学教师马明华说。教学团队学习研究了英国高中的A-Level课程体系与南安普顿大学的所有数学课程教学课件与视频,进行知识点查缺补漏,确定数学的大致授课内容、工程数学的课程定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她和团队其他老师们从厚厚的全英文数学参考教材中寻找工程数学讲授时所需的案例,与各学院老师沟通,保证每一个案例的准确性。

学生围坐在一起誊写抄录习题

“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都不同,我们正在尝试在课后开设不同难度的答疑习题课,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马明华说。

为了使相关课程协同培养专项能力,课程间相互补充,彼此支撑,让各学科的教师做到知识点的贯通了解,学院制定了课程建设教师沙龙百天计划,每十天进行一次集中研讨,各学科授课教师互相交流,以便配合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我们有时从下午1点一直讨论到晚上7点,有时间的老师都会过来参加沙龙。每一次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都能对教学产生正向推动作用。”马明华说。

通过研讨,基础课教师聚焦专业课程进行重点知识点教学,同时在课程中渗透工程专业问题和课程思政元素。国际学院徐艳玲在英语课上讲述了邓三瑞教授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艘实验潜艇的故事,鼓励学生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马明华在数学课的讲授中渗透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思考,教导学生面向社会需求看待问题,实现创新发展。她坚持以英文板书辅助教学,激励学生学好听懂学术英语。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她获得了较高的分数。“看到老师将晦涩的英文单词流畅地写在黑板上,听着老师用英文讲解的数学知识,更激发了我学好数学、学好英语的自信和热情。”学生赵嘉伊说。

以产出为导向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不同观点的阐释

“老师,这道题我们讨论出另一种解题思路,您看对不对。”大一学生赵泓利举起了手。在联合学院的物理课堂上,提问、质疑、讨论是常见的情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物理教师赵文辉以自主学习、思想共享、团队竞争的教学方法,在每节研讨课前两到三天,根据所教知识发给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想办法解决。课上赵文辉随机找几名学生上前答题,并讲述解题思路。由于设置的问题大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他鼓励学生们质疑、提问,打开思路,盘活课堂,上演一场场“头脑风暴”。

物理课以学生学习,问题研讨,知识习得、能力训练、价值引领并重的教学改革是联合学院以产出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优化升级的缩影。学院通过课堂研讨、课后答 疑、科创引导等措施使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能力构建转变,引导学生敏于思辨,惯于创新,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与老师们进行过多次交谈,老师们反映要增进师生互动,班主任和学业导师 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将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联合学院副院长刘树生说。为了做深做实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工程能力,学院建立“科创引导计划”,每一位学生配备学业 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学业导师从基础课 和专业课授课教师中产生,班主任负责把方向,与学业导师一同对学生进行科研启蒙、 研究计划起草、论文写作等系统培训和毕业设计指导,引导学生严谨标准地开展科研,“不断线”培养学生应用工程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学院利用开放式的合作办学平台开展讲座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授行业前沿知识。水声班的大一学生张隆源抓住了机会,在查阅资料和与院长段文洋教授交流中,他发现了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他的对水面非线性有向表面波的行为研究的论文,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黑龙江省竞赛二等奖, 这也是唯一一个自然科学学术类且大一参赛队伍获此奖项。“这次竞赛是对我的激励, 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坚持下去。”他说。

“学院上下观念转变、思想统一,各项工 作的改革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学 习、吸收中探索前进,以奋进之姿打好改革的‘攻坚之战’‘升级之战’。”迟淼说。

编辑:谷雪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