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杨贵彬:教学创新面临新机遇 教学创新更需真行动
作者
杨贵彬
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8-31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7 年来,学校正是在不断发展和传承“哈军工”精神的创新元素过程中,才产生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代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形成具有“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的独特创新文化。《工学新闻网》和《工学周报》共同推出“创说新语”栏目,与师生校友挖掘学校创新文化的宝藏,探寻创新文化的来源,分享交流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感想。 

高岩书记在学校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创新付诸于实践,彻底地摆脱不应有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审视问题,要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姚郁校长在学校上学期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强调:面对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安排,注重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当前,高质量开展在线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在着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以开放的眼界关注到本次大范围在线教学带来的影响。疫情之后的教学,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所言:“很难退回到也不应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在教与学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的在线教学将长期共存并深度融合。”

“新常态”催生新机遇。为了更好适应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教师必须要抓住机遇,以创新思维引领教学,主动求变。要认真研究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特点,研究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学科领域的理论动态与实践前沿,研究新情境下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在教学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环境在变、教学条件在变,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变,对课堂的要求与期待在变,所以高校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变。教学改变的核心是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意愿。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教师设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是通过帮助学生学习来培养人才。从帮助学生学习的角度,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方法,研究学习理论,反思教学实践,开展教学创新。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教学创新需要教师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团队合作才是教学创新层出不穷的重要保障。

惟进取也,故日新。教学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只要愿意在原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投入精力并尝试改变,就会获得成效。教学创新是一个在行动中不断思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不断地进行反思、疑问、调整和完善。就教学内容而言,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实践中新成果的涌现,都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做到经典与前沿的有机融合。就教学方法而言,每种教学方法只能最有利于获得该方法对应的有限相关结果,要想达成更多的目标,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教学安排而言,不能简单按照预先设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直接套用,必须要动态地面对教与学的关系,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做出改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事可创新,时时能创新,处处应创新,人人要创新。在教学创新中,有多种方法与路径可供选择,但是热爱教学,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是所有方法与路径的基础,真行动才能真创新。在管理学领域,《管理百年》的作者克雷纳曾说:“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同样,教学创新也没有捷径和速成方案,只有不断进取和真切行动。

作者:杨贵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获得学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教育教学奖先进个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最喜爱老师,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