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王瑞浩:跑赢科创马拉松的感悟
作者
王瑞浩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8-31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7 年来,学校正是在不断发展和传承“哈军工”精神的创新元素过程中,才产生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代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形成具有“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的独特创新文化。《工学新闻网》和《工学周报》共同推出“创说新语”栏目,与师生校友挖掘学校创新文化的宝藏,探寻创新文化的来源,分享交流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感想。 

学而思,思而用,才是真正的科创,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

跨院系团队协作

一个好的团队是科技创新比赛的重中之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团,寻找合适的队友,队友明确的分工合作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促进创新创业组织发展,扩大创新创业组织规模,开展创新创业各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2019年五四杯的形式就促进了跨院系、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我感到类似于这样的开放式、互动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不同院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组队,积极搭建起全校范围的创新创业平台,给予团队协作提高以坚实的基础。

2019年学校“挑战杯”一等奖作品“双燃料微型燃气轮机研发与设计”的成功,就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王瑞浩、张月亮负责压气机设计的设计;张力敏、何羽轩负责涡轮的研发;喷嘴制造负责人是严蓝漪;答辩由韩笑负责;材料写作由杜文博负责;杨迪负责后勤保障。八名成员,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明确合理的分工使设计研发工作和赛事准备事半功倍。

指导教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学校出台《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召开相关会议,提出创新创业实践2.0升级版,坚持学校、学院(系、部、中心)、基层学术组织“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聘任了15位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担任首批学生单项竞赛总教练,这对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来说,是一项强有力的支持举措。优秀负责的指导教师,是一个创新创业团队的中流砥柱,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必将有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基层学术组织近年来,也不断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用,指导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支持学生将导师与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在微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发过程中,王松、王忠义两位指导教师对于科技创新团队所提出的问题极为重视,总是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严谨的回答,并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文献。创新团队在遇到难题时总会想到有指导教师在背后的支持,这促使创新团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校团委老师长期从事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经验丰富,并且熟知各类科创比赛的规则,从如何表述作品、比赛技巧及比赛流程等方面为团队的赛事准备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除此之外,院系组织的多次答辩指导会议,通过专家教授对该作品进行专业问题的指导,填补作品的专业知识漏洞,也使作品的科学性得到了提高。比赛技巧,加上专业知识的指导,共同促进了优秀成绩的获得,二者缺一不可。

以兴趣为支点的无穷动力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名学生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更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正是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我从小的比赛开始,第一次接触的是动力学院举办的斯特林小车竞速比赛,简单的两个玻璃管,就能制作一个能跑起来的小车,斯特林外燃机的基本原理正是专业课所学的知识,实践离不开知识的学习,我自学了斯特林原理之后才成功让亲手制作的小车跑了起来,这给予我继续做科技创新的信心。

双燃料微型燃气轮机研发与设计获得“挑战杯”一等奖,是团队成员和指导师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团队成员热爱科创兴趣的支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坚持下去的动力,科创这场马拉松,只有起点,绝无终点。

作者:王瑞浩,中共党员,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