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王春晖:弘扬哈军工创新精神 走在双一流建设前列
作者
王春晖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9-02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7 年来,学校正是在不断发展和传承“哈军工”精神的创新元素过程中,才产生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代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形成具有“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的独特创新文化。《工学新闻网》和《工学周报》共同推出“创说新语”栏目,与师生校友挖掘学校创新文化的宝藏,探寻创新文化的来源,分享交流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感想。 

4月30日,学校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研究部署新学期工作。校党委书记高岩要求全校上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做好年度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高岩在讲话最后强调,学校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一路走来,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哈军工”精神、“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三个第一”价值追求,现在要更加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让创新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文化是哈军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军工文化是工程大学优秀的历史文化基因。哈军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必将给学校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工程梦提供更为自信地的发展定力,更为强大地的精神动力,更为深厚地的发展内力。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工程大学校风里,无不闪烁着哈军工精神的光辉,无不凝结着哈军工文化的精髓。

从哈军工、哈船院到哈工程,一定发展时期内,我们一直高举忠诚的旗帜,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追求办人民满意大学。现阶段,面临学校发展建设体系化、亮点多、节奏快的新挑战、新机遇、新任务,我们必须将创新文化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学校各方面工作在创新文化的引领下释放活力、高速发展。

回望哈军工的办学实践,创新精神与文化一直在闪光。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授命陈赓创建哈军工开始,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教育学府——哈军工就注定成为了我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创新之作。从办学总体方面看,覆盖五个军兵种、未来涵盖五个军兵种专业技术院校的建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主导思想,以构建高等军事技术教育体系为导向的办学格局,直至哈军工分建后,奠定了中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体系的三级格局是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教书教人”的培养理念,“严谨、严密、严格”,即“三严”的培养要求,“端盘子”的服务理念,“一切为了学员”的培养模式,从培养维护使用工程师发展到培养研究设计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创新;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打造军事科技思想中心为面向的科研定位,“大搞科研、猛攻尖端”的科研工作思想,“真刀真枪”的学生科研工作思想是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学科建设思想,着眼未来、追赶先进的学科建设面向,坚持军队特色、国防特色的特色学科建设理念是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坚持政治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院育人的教育实践是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两老办院”的人才工作思想,“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勇超常规的人才引进思想是创新。甚至,哈军工大屋顶的设计方面,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对鸱吻和蹲兽的设计加以现代改造是建筑创新;哈军工为了保证学员的上课时间,将全国上下瞩目的开学时间定在下午是实践创新。还有那些蕴藏在以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研制的水翼艇、气垫船、舰载计算机等“共和国第一”的科研成果中的是满满的哈军工人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哈军工的历史上,哈军工人团结创新的过往比比皆是。哈军工人既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坚持和而不同;也拥有大气从容的宽广胸怀,成全美美与共。哈军工人是工程大学人忠诚祖国的前辈,更是工程大学人团结创新的榜样。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劈波行,文化聚人心。60多年来,哈军工创新精神一直都在,只是在工程大学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强化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文化的建设,必将引领和鼓舞工程大学站在更高的高度,走在“双一流”建设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研究型大学建设中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者:王春晖,哈尔滨工程大学档案馆馆长,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专家,哈军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档案学会一等奖,黑龙江省档案学会一等奖等奖项。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