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李蕊:彰显“三海一核”特色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作者
李蕊
来源
船舶工程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8-30

分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7 年来,学校正是在不断发展和传承“哈军工”精神的创新元素过程中,才产生了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代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形成具有“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的独特创新文化。《工学新闻网》和《工学周报》共同推出“创说新语”栏目,与师生校友挖掘学校创新文化的宝藏,探寻创新文化的来源,分享交流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感想。 

船舶工程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对促进和彰显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学院逐步探索了“六体系一线牵”的工作模式,就是围绕培养船海领域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通过科普氛围营造、品牌赛事牵引、科研立项培育、知识技能培训、学生组织共建、行业交流拓展六体系协同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成果的双提高,年度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154项,其中挑战杯、“互联网+”等超一流赛事3项,创历史新高;本科生第一作者共发表专利2项,学术论文7篇;新注册公司2个,进一步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科普激发学生科创热情,学院尝试开展的“船模竞速赛”专业科普赛事,如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每年让300余名大一学生第一次体验船舶设计与制作,让他们体会到只有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船才能跑得越快越稳。

立项是科研实践的重要平台,学院着力项目的培育工作。2014年学院首次在全院范围内实施了《船舶工程学院科研立项培训计划》,即通过导师发布项目、学生和导师对接、导师过程管理等环节,搭建了师生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立项品质,增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科研立项成果的转化。7年来累计发布教师指导学生立项选题目录500余个,参与教师180余人次。成功孵化国家大学生训练计划120余项,校级立项900余项,均位全校第一。

品牌赛事是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输出的重要平台,学院以校级赛事为基础,国家级赛事为引领,一流赛事为目标,充分发挥品牌赛事对学生创新的引领作用。拿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为例,大赛是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竞赛,由院士领衔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为主的行业专业人员担任评委。学生参赛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为了参赛,学生经历了解赛事,确定选题,组队备赛,寻找指导教师、作品设计、制作与调试,申报书、ppt的撰写和制作,校选赛、全国决赛的展示答辩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运用前沿技术,尝试新的方案,每个获奖作品的背后都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学生蒋岩,当年以全院个性化成绩最高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他大一暑假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第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船模竞速类比赛的赛场服务工作中,他感受到做科创不仅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更要付出巨大的投入和努力;大二他尝试参赛,通过和学长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努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大三时,国赛增加了智能帆船竞速赛,这于所有参赛队伍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找到了作为学校总领队的我,表示新的比赛类别机遇与挑战并存,愿意担任队长组建队伍,随后的几个月里,他组建团队、采购设备、布置实验场地、设计方案、调试作品,整个备赛阶段他和团队迎难而上,最终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了帆船类比赛包括特等奖在内的80%奖项,成为比赛最大的黑马。从懵懂、到尝试、再到创新,科创赛事给学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不断失败与重来中搭建了学生通往成才的道路。

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学生们的科技创新不止在于比赛,还在于行业拓展交流平台的搭建。自2015年起,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优秀作品参加国际海事展,带领学生进行行业调研,对接行业前沿,让学生近距离认识行业。通过展会,他们了解到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学到了仿真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听到了豪华游轮项目的进展情况,看到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庞大的上下游行业。视野的拓展作用于思维,改变在行动,学院李晗生同学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曾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二等奖、互联网+大赛银奖、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蛙人推进器作品参加了上海国际海事展的学生创客区,展会上他走遍了每一个展区,听了多场报告,和很多供应商和采购商交流。返校后他入驻学校创立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努力将自己的科创作品开发成适应市场的产品。在2017年的上海国际海事展,他成功申请入驻了学校主展位,产品得到了多方关注,目前他的公司年营业额几十万元。

科技创新是高校育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者,我会立足本职工作,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更有效的引导、更科学的指导、更有力的保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蕊,中共党员,船舶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