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创新故事绘】以创新精神推动“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
作者
田朝辉
来源
马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2-08

分享

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的负责人。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按“八个相统一”标准和教育部建设“金课”的三个维度,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理论武装时效性,解疑释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安排教学专题内容。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形成四个正确认识。紧紧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动课程建设。

一、高阶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每学期承担6-8个专题的授课任务。根据相关文件和教育部教学要点要求,确立教学专题,并独立撰写教案和讲义。努力构建有新时代特征的哈工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以2020年为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研室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以疫情为主线,安排了三个专题的教学:疫情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与经济全球化、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疫情期间突出实战训练与学习革命,在线教学经验获评校在线教学典型案例。教研室用好疫情阻击战这部鲜活的教科书,勇担战“疫”小课堂制作任务,成为全省典型。二月底教研室第一时间、全力准备,独立完成了战“疫”小课堂《中国力量》一讲,讲清楚了以党的领导力为核心的中国力量。该视频开学第一周准时上线,覆盖我校三个年级、12000余名学生,此举作为典型刊登在省普通高校在线教学工作简报。秋季学期教学专题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关系、港版国安法、脱贫攻坚再到民法典宣讲。紧扣国家社会发展的主题,力求以“实”求“是”,以“是”释“实”。

二、创新性:搭建学生倾心参与的教学情境

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潜心进行课程建设研究报告分析,时刻拧紧提升课程质量的六个螺丝扣。调研发现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一直是教学难题。在本学期的扶贫攻坚教学专题中我们做了尝试。确立了“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我身边的扶贫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讲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扶贫故事。在两位年轻教师的27个班上试点,一开讲就反响热烈,用真实的故事触动心灵。每一个鲜活的故事,直接表达了我们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所做的贡献、每一位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谭骁晏的妈妈志愿到农村做扶贫工作,当讲到因为忙于扶贫工作,妈妈无暇照顾高考的自己,甚至姥姥过世时都没能见到最后一眼,讲到动情之处,谭骁晏禁不住留下眼泪。通过准备这堂课的讲述,她也更加理解了自己的妈妈,也更加支持妈妈的扶贫工作了。遴选学生的精彩案例,教研室老中青三代教师一起带领学生认真反复打磨讲稿,推动经典案例形成宣讲团走向更多的班级。此举得到了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三、挑战度:筑牢师生知信行相统一的行为之基

就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理深度和知识难度来看,其挑战度是比较高的。体现在学生对新闻热点的熟知确未必真知,教师对新闻热点可以从不同角度阐释得出不同结论。如何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破解的难题。学生讲“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就是激发学生内在主体性,进而由“知”成“信”,由“信”躬“行”。学生游承志讲述的脱贫攻坚的案例题材也全都来源于身为人民教师、志愿响应政府号召下乡从事教育扶贫的妈妈,她在扶贫过程中拍摄了很多照片,见证了脱贫攻坚中村民们生活条件的改变,让游承志“真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努力,扶贫干部和教师在教育扶贫中耗费了多少精力,深刻认识到党真真切切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叹和自豪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多学生讲述着“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给国家交过税,不但住着国家修的房子,还享受着从小学到中学的每日丰盛的早餐。”学生们展示家乡脱贫摘帽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国家和地方“科学统筹用力,精准施策断穷根”的各种努力,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研室教师认真审视内容阐释上的教学视角,经常打磨讲稿到深夜。把“四个正确认识”带入教学全过程,并积极服务社会。疫情期间面向企业开展了5次线上宣讲。魏潾教授为全省300余名教师做主题讲座,反响热烈。响应省委宣传部号召录制“时代新人说”视频在快手上线。今年8月,我教研室协助学校拍摄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深蓝的呼唤》从黑龙江省脱颖而出晋级全国大赛。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势与政策课努力以创新精神推动课程建设,我们在“四有”好老师的基础上,按“六要”的人格形象要求,努力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让形势与政策课“风吹稻花香两岸”,助力师生因信念志愿躬行。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