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新是哈工程人特有的传统和优势,是学校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校风学风等文化标识中的重要元素。本学期,在校党委书记高岩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期创新故事会,高岩在会上对发言人进行亲自点评。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了哈工程师生身上“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忠诚文化、特色文化与创新文化密不可分,相互融合,在新时期要凸显创新文化建设这个重要线索。为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本报推出“创新故事会”专刊,以基层的创新故事展示哈工程人在推动改革发展、推进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双一流”建设中,用创新思维审视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故事;在教学、科研攻关、管理服务中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甘坐冷板凳的创新故事;在工作实践中“找办法、闯新路”,把“不行”变成“必行”的创新故事。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今年上半年毕业的1400多名硕士研究生无法如期返校毕业,已经居家半年的学生迫切想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给学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特殊时期,毕业典礼这个大学“最后一课”还上不上、怎么上,是全国高校集体挠头的问题。如果毕业典礼办不好,就很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5月26日学校专门召开研究部署会,相关职能部门一致建议,将研究生毕业典礼推迟到6月底,与本科生毕业典礼一起举行。但姚校长力排众议,决定6月2日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少数学生代表可返校参加,多数学生参加云毕业典礼。并把云毕业典礼这项任务“空降”给了宣传部,要求5天内从无到有地解决好这个难题。
接到任务后,宣传部迅速集智攻关,研讨工作方案,着力化解学生对毕业典礼的核心期待。学生想要体验典礼带来的仪式感、参与感、分享成功喜悦,宣传部就着力打好感恩教育、温情互动、科技搭台三张牌,吸引带动教师、学生、家长各方主体积极参与、融入其中。宣传部连夜就确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报姚校长审定后,第二天一早召开各院系书记会议公布方案,各院系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在实施过程中,宣传部搭台子、往前冲,全员发动、各展所长,成立10个工作项目组齐头并进,哪个成熟就上哪个。
各显神通,让远程离别不留遗憾。学生需要一个仪式,宣传部就建设出“我的云端毕业礼”专题网站,视频部的同事通宵制作、审核、上传视频,集成了有关单位和各院系三天内录制的150余条、时长320分钟的视频资源,实现了将毕业典礼的所有环节和教育要素,原汁原味的展现在“云”。学生需要穿上学位服,研究生院、学工部就联系厂商,“零差错”地将学位服寄到每个学生家中。毕业生黄永恒感慨:“在2020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学校陪着我们走过了艰难,见证了历史,没有遗憾,只有感动!”
弘扬感恩,让青春的拐点暖意融融。为了破解校长无法亲手为毕业生援正流苏这个最核心问题,宣传部创意出校长授权家长播穗,由家长这个最有资格代表校长的人为学生援正流苏,见证学业有成。2020届硕士毕业生安昱新父母为他拨穗后,一家人深情相拥、喜极而泣的视频直冲热搜榜首,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我校的授权播穗也成为了兄弟院校开展隔空播穗的“标准模式”。
科技开花,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在初始计划中,宣传部想开发校长与学生互动的“云播穗”、“云合影”小程序,给学生毕业典礼新体验。但经多方咨询都认为,时间如此紧迫,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宣传部没有打退堂鼓,内外齐上阵,部内的美术编辑一边带孩子,一边带着学生昼夜绘制程序界面的各种校园文化元素,还为姚校长量身打造出炫酷的动画形象。两个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同时统筹三家技术公司并行编写算法、集成代码,最终实现了炫酷的目标。《中国青年报》发文点赞:“全国首次!玩法绝了!”近50所高校致电咨询,甚至有商业公司想合作营销程序。
云毕业典礼得到了学生、家长、校友以及社会的赞誉,也通过这个“软”宣传,助推了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扩大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因为这次预热,在7月1日的本科生毕业典礼直播中,有6100多万人次观看,位居多平台热搜榜第一!回望这一过程,心得有三条:
第一,创新是遭遇困境后的绝处逢生,正是这飞来的任务和校长抢前推出、务必办好办出彩的决心,激发了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干出新事业,既要靠细处着眼、实处落点的真本事,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让学校成为这场上好最后一堂课比试和效果检验中的领跑者。
第三,从0到1的创新之路就像西天取经,历经磨难,每个沟儿、每个坎儿,都需要领导无条件的信任和同伴同心携手的帮助,正是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部门间的有效配合、各院系的有力支撑,才打赢了这场毕业教育主动仗!
讲述人:程慧,党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兼办公室主任,工学博士,六级职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