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创新故事绘一期】张红岩:守住在线教学生命线 践行立德树人育人心
作者
来源
本科生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0-07

分享

编者按:创新是哈工程人特有的传统和优势,是学校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校风学风等文化标识中的重要元素。本学期,在校党委书记高岩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期创新故事会,高岩在会上对发言人进行亲自点评。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了哈工程师生身上“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忠诚文化、特色文化与创新文化密不可分,相互融合,在新时期要凸显创新文化建设这个重要线索。为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本报推出“创新故事会”专刊,以基层的创新故事展示哈工程人在推动改革发展、推进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双一流”建设中,用创新思维审视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故事;在教学、科研攻关、管理服务中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甘坐冷板凳的创新故事;在工作实践中“找办法、闯新路”,把“不行”变成“必行”的创新故事。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殊的春天,也注定是一个写入历史的春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学校面临着如何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落实落地。

面对春季学期全校645门、3047门次的课程任务,1773749人次的选课学生,943名的任课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本科教学的影响?如何统筹组织各类在线课程?如何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水平?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全国各高校都在研判形势,探索举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本科生院不等不靠,积极应变,以工程大学人敢为的自信和必成的劲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上学期的工作困境和难题,那应该是“不确定”和“压力大”。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计划。学生是否返校不确定,教师能否适应在线教学不确定,课程在线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不确定……面对各种多亟待解决的“不确定”,本科生院的每个人压力巨大。如何将“不确定”做到“确定”,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是特殊时期工程大学教学管理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面对严峻形势,本科教学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本科生院作为全校在线教学的牵头部门,每天召开院务会,分析总结问题,研究部署举措,会议持续了整个学期,从1月21日至今,每个人都将自己调整为战斗模式。面对在线教学这道考题,本科生院从选平台,建课上课,到质量评估在不断创新、探索、实践。

面对各类在线平台,精准指导教师科学选用是实施在线教学的首要问题。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基础,搭建远程教学空间,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演练,快速精准拟定3种在线平台,提前完成教务系统与平台的数据对接和信息联动,为教师在线教学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在线平台,学校打出了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组合拳”。正月十二启动全体教师在线教学动员;正月十四建立三个“微信工作群”,近1500人次在线互动;元宵节当天组织三场在线教学专题培训,累计万余人次参加,省内其他高校踊跃参与,发挥了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10余场专题培训持续了整个春季学期,培训效果得到教师普遍认可,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整个在线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聚焦教学效果,开展质量监控,注重示范引领,坚持持续改进。在线教学课堂观摩、典型案例遴选推荐、教学实践交流分享、日报周报数据分析、政策文件指导规范,每一个环节都是学校在线教学高质量推进的记录和缩影。

春季学期的战斗场景还历历在目,秋季伊始全校师生又投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另一场战斗。一项项的难题破解,一桩桩的创新举措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为配合学生分批次返校复学,统筹谋划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为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将合班人数超过150的课程优化调整;组织7000多人次的四六级考试,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地,相关举措得到了省巡视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内各高校也先后借鉴参考。

在线教学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高;一批批教师成长为网络教学“大咖”;17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特殊时期,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的坚强有力领导,是全体教师立足主责、积极作为的创新意识,是所有学生严谨求实、主动融入的奋进之心,更是在“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创新文化中孕育成长的工程人特有的情怀和担当。

疫情防控常态化任重道远。本科生院将一如既往地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以创新思维,谋创新举措,继续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工程智慧,增添工程力量。

讲述人张红岩,中共党员,本科生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