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百川汇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
——对话“创新管理研究”兴海学术团队负责人李柏洲教授
作者
王鹍燕 王一勇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11-23

分享

2017112322581920.jpg

2015年,以李柏洲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创新管理研究团队第二批入选我校兴海学术团队。当时,整个团队只有11人,是所有入选的兴海学术团队中体量最小的队伍。两年多来,团队配合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为政府决策、企业成长、科研机构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成长为一支学术水平高、富有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科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科研不应止步于兴趣,更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是这支团队里每一位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团队把“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有用的科研”作为团队建设的首要目标。

2017年,“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入选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成立了黑龙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在入选的20家智库中,像他们这样小体量,以学院的一个团队为依托的,在高校里几乎没有。李柏洲教授说:“入选省重点培育智库是团队发展的一个有利契机。今年国庆节前,陆昊省长就如何服务地方召集全省经管学科的代表开了一个座谈会。他希望我们能在国家与区域的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以往我们的研究成果出来,主要是发表在国内外的知名期刊上,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而成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后,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也可以对国家和地方的一些问题的走向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全面、准确的科学研判。这也让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一个新的聚焦,那就是如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信息渠道来源、价值判断标准日益多元化,使得政府作出决策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入选智库,不但有助于我校与政府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更有助于团队在政府政策制定中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对团队入选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从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配套支持、加强经费支持等方面,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两年多的团队建设为“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团队奖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研究力量,推进理论与政策研究,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企业发展的咨询库;着力将黑龙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打造成为成为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并积极申报国家重点重大科研课题。

人才:立足培养,积极引进

在人才问题上,团队主张“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既要发掘有实力、有干劲的后备青年人才,又要培养有能力、爱钻研的研究生,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

优秀骨干人才从哪里来?“一方面,要采取‘给力’的举措吸引人才加盟团队。”团队的科研氛围、负责人的能力及工作待遇等都是留住人才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还要尽量把人才送出去,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团队的十几名成员几乎都有在国内外进修、学习的经历,其中4位老师先后到清华、电子科大等国内研究基础较好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5位老师先后在国外高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既开阔了研究视野又提升了学术能力”,“引培并举”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创新管理研究学术团队”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团队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求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培养体系。团队的赵健宇老师,2014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今年30岁的他已经获评副教授。博士在读期间,他多次赴美国、芬兰名校进行国际交流,留校后发表了高水平SCI、SSCI论文6篇。目前,赵健宇代表团队和包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内的四家机构一起研究申报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的国际合作项目“新兴技术创新复杂性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美国圣塔菲研究所是世界知名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而这个项目也是我国与圣塔菲研究所合作的最大项目。这种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立,为团队成员创造了成长空间,也吸引人才慕名前来。最近,有两名国内创新管理领域的学者,正在与团队商讨加盟事宜。

此外,团队始终坚持把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创新视为团队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团队高端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国外研修、科研合作、人员互派等方式,着力培育引领学术发展的外向型专家和中青年拔尖人才。争取在未来7年里,加强和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的合作,并以此吸引国内外中青年学术骨干前来从事合作研究。

团队: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做支撑,我们的科学研究很难走得更远。”在李柏洲教授看来,管理好一个团队对负责人来说是一门学问,“小溪只能泛起破碎浪花,百川汇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

入选兴海学术团队前,团队所有成员发表的SCI论文不过几篇而已,整个经管学院也是近5年才开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但入选兴海学术团队两年以来,团队发表的SCI、SSCI论文就有十多篇,在国内A类期刊也有20余篇文章发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经管学院近两年参与国家级项目11项,创新管理研究团队人数仅占全员10%却占其中4项。其中,郭韬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因素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结题被评为优秀。这些成果,都是与团队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各司其职、协作攻关分不开的。

“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才能打得了‘硬仗’。”李柏洲教授对团队建设有着自己的见解:“优秀团队是建立在凝练、培养、激励、管理基础之上的。”软科学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要选择好的纽带把大家联起来,在研究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团队负责人还要通过合理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提升团队成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努力使团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显然已不适合科研团队的快速发展。”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能够孕育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带动科研成果与人才队伍同步发展。”从2010年开始,创新管理研究学术团队每年都会以“轮流坐庄”的形式,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举行一次创新管理研讨会。定期与国内顶尖的创新管理精英交流互动使团队得以紧跟学术前沿,研究水平目前已居于国内前列。

“管理是生产力,培养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开创意识的管理者是我们的责任。”目前,学校经管学院开设的MBA和EMBA的课程已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谈到管理学科与学校“三海一核”的特色学科体系的关系时,李柏洲教授指出,“管理学科仍需与‘三海一核’特色学科进一步融合,形成支撑。”早在20多年以前,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就与船海工业联系紧密。“进一步加强创新管理与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结合度,我们的研究才会更有生命力。”探索不停步,创新无止境。李柏洲教授将带领团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审核:B_lijia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