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课上与学生遨游深海;
南极中山站5名队员讲堂里身边揭秘科考生活;
第九次北极科考成员韩笑老师,带学生探索冰川奥秘;
主讲人严汝建在海洋文化馆现场讲授中国海洋权益
……
由船海名师团队为主讲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海洋中国》,9月21与2019级学生首次谋面,140余名学生课上感受到大咖之气。上半年开课的《海洋中国》因为疫情原因线上开讲,却真正地火了一把,145个选修名额的网课,每次开播都生生挤进来近200粉丝。
“紧扣学校办学特色,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课程内容、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突出‘新’字,以有情有爱、有温度、有感觉的《海洋中国》,树立热爱、投身专业领域的信念。”该课程创办者之一、该门课的主讲人之一、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说。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
新鲜有温度的课程内容
“同学们,你们认识海洋吗?自然、社会的视角关注的海洋有什么不同?认识海洋的意义是什么?”“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从这个角度,你们怎么认识中国的海洋领土?”5月13日,海洋研究学术大咖、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的熊学军老师首讲《认识海洋》。“让学生了解海洋自然形态和资源特性、海洋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作用、认识海洋的方法论。”熊学军启发式、代入式的讲述貌似教学生“认识海洋”,但知识的背后教会学生的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海洋中国》的每个专题都注重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案例,海洋学科领域青年专家殷敬伟将海洋科技与真结合,从科学层面深入探究海洋奥秘,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李宏从校史开始探寻代代哈工程人与海洋的关系,将这份向海而生的情结与善结合,体现哈工程人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忠诚、拼搏的精神内核;严汝建将海洋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将14亿中国人的奋斗的方向、梦想,融入海洋强国梦,美丽中国梦……哈工程的名师团队将这门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相结合,每堂课程经过勘探、发掘、冶炼、加工完整的过程,让这门课在线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将“干巴巴的说教”转变为“热乎乎的教学”,学生更爱听了。
“学会用格局论、时空论、周期论来认识海洋,学习了海洋的由来、海洋资源、海洋现象,也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李晓萌。
“老师问:信仰对学习的作用?我觉得,也许信仰是远方的目标、是前行的动力和心中不变的情怀,很庆幸大一选修了这门课。”学生刘涵笑说。
《海洋中国》是学校海洋文化馆开设的蓝色海洋类通识选修课,共6讲18学时,由5个专题1个课程实践组成。课程团队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内容,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越课堂。殷敬伟老师讲授海洋科技专题时,不仅介绍了海洋科技的范畴,还融入他从事的相关科研案例,详述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技术、海洋油气高效勘探技术、海洋环境监测和观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等5大国际海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从大一开始了解接轨国际科研前沿领域,让学生兴奋而开阔眼界。
一学分撼动”千军万马”
新颖别致的课程模式
为构建“海洋教育金课堂”,《海洋中国》打破一人讲到底模式,5个专题1个实践,每个专题都邀请一位名师授课,他们都是行业精英、学术专家,每一位在各自的领域硕果丰厚,也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偶像。
《海洋中国》只有1学分,课程总策划严汝建:课程主旨是“为未来船海人才铸魂”,这就要求主讲教师不但要理论修养超高,还要反应能力敏锐,将“立德树人”贯通课程全过程。
该课程创新授课模式,以师师评析、师生互动、课外延伸、实践体验为四大特色,邀请海洋领域学术大咖进课堂进行内容评析,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场外连线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应学生关心、关切的问题;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通过课上教学与虚拟论坛互动教学结合的方式,打造开放公共领域,实现教师与学生线上时时交流,使问题与思考不断线;打破线下课堂空间限制,在海洋文化馆实战授课,现场连线南极中山站队员等环节,增加学生体验感。
“生讲”是段文洋老师的课堂特点,学生就是“主讲人”。“海平面上升与全球的变化”“海风的流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数字海洋”热烈讨论。课前,段老师针对课堂内容,将8个选题布置给各研讨小组,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选题,并选出1人汇报成果,同学们相互提问,在争论、赞许、疑问、创新中,智慧的火花与创造的灵感相互碰撞,最后由老师进行评析。人文学院的李美慧说,“课堂彩蛋频出,既紧张又兴奋,同学们分享交流,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船舶学院尧仕杰说,“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上的锻炼与收获。”
行业精英空降课堂、身边的冠军现身说法、场外连线遥远的南极……《海洋中国》的每一个专题都经过课程团队精心设置,翻转课堂将不可能变为可能。2003级校友、深潜英雄唐嘉陵空降课堂分享他与“蛟龙号”共同成长的历程,勉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连续两度带领团队夺冠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的E唯协会指导教师李海波课上鼓励珍惜学校科创环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国争光,报效海防;南极中山站站长汪大立携第36次南极科考队4位队员课上与学生互动分享科考生活,令学生耳目一新。
一门“00后”主动买单的通识课
新意满满的管理模式
特殊时期,线上讲授,既是难题,也打开了创新的思路。如何能让“00后”的学生们“买单”,主动参与、融入课堂?课程团队的老师们通过课程助力、幸运抽奖、互动式管理、课程助教……达到了学生到课率150%,满意度100%的效果。
打造敞开式课程,“HEU蓝色海洋通识课程”公众号与课程同步推出,发布课程信息、课程回顾、课程延伸,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课堂,通过留言、评论、反馈课堂,点赞最多或建议被采纳会奖励流量包。
以腾讯会议、智慧课堂为授课主渠道,建立了QQ群作为学生管理的主阵地,让学生将课上问题延伸到课下,老师一一解答,段文洋说:“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有思考,有思考的过程,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
将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是该课程在管理模式上的又一创新,140余名学生被分为8个小组,由8名学生助教协管,配合老师下发通知、收集作业、记录平时表现,小组成员交流学习心得、研讨问题,助教每次课前征集问题、课后征集建议,同学们积极踊跃表达想法、上交题目,学生与老师通过助教提高交流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助教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畅通了师生交流的渠道,课堂正逐步实现把教师的“我要告诉你”向学生的“我想学什么”转变的过程。
“建一个馆、打造一门金课、传承一种文化”《海洋中国》以学校海洋文化馆为依托,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传播海洋文化和海洋知识,埋下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种子,让文化闪耀金光,让精神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