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召开,全球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哈工程精心打造一流慕课,让新疆高校以及其他高校学子与哈工程学子虽在远隔千里的不同教室里,却能在同一时间上几乎无差别的优质课。
今年是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开展的第十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1年开始,学校智能学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等学院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进行远程同步授课,云端课堂连接起东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
选优选精是工程大学的待客之道
在学校21B2085全景教室的超广角环形大屏幕上,一边是“蛟龙号”“北斗”系统的图片,一边是老师讲课的内容,一边是塔里木大学和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哈工程校长助理、智能学院院长赵玉新教授正在为三校学生共同讲授《导航定位系统》课程,作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也是学校的课程首次走进西部高校。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就好比邀请远方的客人来到家里作客,我们要拿出精品课程和优质师资,这是工程大学的待客之道。”本科生院副院长刘海波说。
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贾念念正在为哈工程和塔里木大学学生授课
学校通过慕课平台得知西部高校对于课程的需求,在全校范围内选取合适的课程实现“精准化”供需对接。《导航定位系统》《电力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导论》《大学物理》等已经开展“慕课西部行”的课程,都是国家级或省级一流课程,课程建设基础扎实、质量优秀。物理、数学等作为大多数高校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较高的需求。学校开展“慕课西部行”的授课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较好,积极性高,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他们能够快速熟悉并掌握新技术,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智慧教学环境为教育提供更智慧的可能
“发电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是邮轮电力的主要来源,用到了电力电子技术。”“中央电力推进系统是动力来源之一,应用了电力电子相关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学生同上《电力电子技术》课
环形屏幕上刚刚播放完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视频,塔里木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全景教室让千里之外的学生面对面交流,《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技术》课堂上气氛异常活跃。
学校深入践行“办学就是办环境”的办学理念,300余间公共教室全部改造升级为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多媒体讲台、交互研讨的设备……“智慧教室+资源云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智慧校园环境建设让“慕课西部行”更智慧、更生动。
“在全景教室上课,教室屏幕很大,上课氛围很浓,离老师距离更近了。塔里木大学的画质和声音也很清晰,就像跟他们一起上课一样。”学校智能学院2021级学生金泽同说。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然而,两所学校已经成功开展了7次跨域时空的同步课程。这得益于学校的全力支持和老师们的倾心投入。
学校教务部门与西部高校积极沟通,协调上课时间与地点,确保双方能在同一个时空下顺利上课。每一次上课前,授课教师智能学院姚绪梁教授都要与塔里木大学该课程的授课教师邹梦丽反复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交流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组织形式、教学流程等,保证课程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跟传统的慕课教学相比,这种远程同步课兼具线上线下的优势,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生更加受益。”姚绪梁说。
智慧教室的沉浸式、全景式、研讨式的环境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姚绪梁增加了多处互动的环节,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形象地展现电路流通过程。学生们也走上讲台,通过文字、图片、仿真演示等方式展示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的成果。同学们普遍反映,由自己设计并参与的课程,比线下教学还过瘾。
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升级
“今天这堂课,由我和姚老师共同为大家讲授。”在同步课堂上,邹梦丽老师走上讲台。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新尝试,由双方老师共同上一门课,塔里木大学的老师讲授基础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交给哈工程的老师,两位老师默契配合,达到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学校的“慕课西部行”在探索中逐渐从“输血”到“造血”。刘海波表示,从原来的培养学生到师生共同培养,西部高校的老师通过跟教和导学,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从以往的资源共享到课程共建,双方老师共同探讨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单纯的开环授课到闭环考核,塔里木大学的学生有机会答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的期末试卷,共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慕课西部行”实现了从“同上一堂课”到“同答一张卷”再到“共建一门课”的转型升级。
学校还积极推进与西部高校老师共建知识图谱,加强师生对知识的体系化学习和贯通式理解。“我们要把‘慕课西行’变成‘东西部同行’,为建设教育强国再立新功。”刘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