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师生手拉手 共走红色文化传承路
学校统一战线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举行
作者
谷雪
摄影
王瀚桢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9-18

分享

9月18日,学校举行“师生手拉手,共走红色文化传承路”统一战线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体部署,深度挖掘校园红色教育资源,推进党史教育活动走向深入。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吕冬诗出席活动。各党派团体负责人,退休老同志代表,统一战线党史读书班成员,2021年度受表彰的党外人士,统战部、学工部工作人员,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吕冬诗在讲话中表示,来自学校统一战线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代表实地讲述校园红色文化,将校史学习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希望同学们作为哈军工传人,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做到忠诚、坚韧、团结、创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

上午9时,勿忘“九一八”的警笛长鸣,全体参加活动的师生自发默哀肃立,铭记历史,缅怀先辈。师生从31号楼陈赓院长雕像前出发,到三甲实验室,再到水声楼实验室、船海实验楼,走过“哈军工红色文化传承一条路”、“‘三海一核’特色文化体验路”、“‘国之重器故事’宣讲创新路”这三条校园红色文化传承路。来自学校统一战线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代表作为校园红色文化主讲人,宣讲哈军工红色文化故事、“三海一核”特色文化故事和“国之重器”故事,教育引导统战成员和少数民族学生赓续红色精神,践行哈军工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31号楼前,学校第一位党外人士,曾任校民盟主委、民盟黑龙江省省委委员、省政协委员,离退休教师刁秋庭以《我的军工轶事》为题,讲述了他学生时期在哈军工受到的良好教育,以及哈军工严格的教学管理和严谨求实的风气。“炮火中催生的哈军工肩负着为新中国建设强大国防的使命。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发挥好‘端盘子’精神,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发展建设;作为学生,要传承哈军工精神,刻苦勤奋,严谨求学,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贡献智慧与力量。”刁秋庭说。

在三甲实验室前,无党派人士、省青年教学名师、动力学院副教授王贵新为师生们讲述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船机发展历程。“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发展中不受制于人,这是每一个哈工程人的责任和目标。”王贵新说。

在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综合性能试验装置前,作为留学归国人员代表,核学院教授丁铭为在场师生讲述了三代核电建设历程以及我校科研团队在华龙1号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和高科技人才闯进核电研究的‘无人区’,瞄准国家核科学技术发展和建设核工业强国的需求,发挥关键作用,贡献科研力量。”丁铭说。

在水声楼实验室,校九三学社社员、市政协委员、水声学院院长乔钢以《打造水声探海利器,助力守卫水下国门》为题,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学院杨士莪教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致力于水声研究的故事。“杨士莪院士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水声专业,为我国水下作业装上‘耳朵’和‘眼睛’,筑牢‘水下国门’,在耄耋之年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始终将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国防需要联系在一起。”乔钢说。

省政协委员、南安普顿联合学院院长、船舶学院段文洋在船海实验楼,为师生讲述了全球首座数值水池的诞生之路:“希望同学们能够胸怀报国之志和强国之心,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九三学社社员、机电学院副院长李敬花讲述了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专家徐玉如院士的故事:“徐玉如院士到生命最后还在关心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他为建设现代化国防使命执着坚守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哈工程人学习。”

活动现场,统战成员与少数民族学生结成1对1帮扶组,师生建立联系,今后,结对老师将持续学生学业和生活给予指导关怀。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汪烨瑞说:“今天短短的几小时,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倾听刁秋庭老师讲述他在哈军工的学习生活时,跨越了几十年,我依旧能感受到哈军工严谨的治学风格,对待学术认真的态度,以及老一辈军工人对后人的期望。我应踏实认真学习、求真务实,不负所望,永远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将我的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事业。”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麦尔旦说:“在这次活动中,乔钢老师与我结成了对子,老师热情温暖,对我的学习生活都非常关心。我们能和老师们有交流的机会,也加深了感情,我要向老师们学习,为祖国需要做贡献。”

编辑:谷雪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