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需求,就有服务”。2006年从澳大利亚访学归来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吕冬诗对这个理念很认同。“与国内高校学生服务体系不同的是,国外的学生服务部门很少主动出击,也不带有教育意义,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引导,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寻求服务,这样,学生服务的针对性更强了,自主发展的意识也更强了。我们要做的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台子,使学生服务工作对学生成长有意义,对学生成才有帮助。” 落实以学生为本,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成才,这是近期我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一个新的转变。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育人,一切服从科学,一切务求实效”的行动理念指引下,学生工作部门在学生学业学习指导、生活扶助、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服务,用细致周到的工作将理念转化为了现实。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校学生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期待更多师生关注,更多学生受益。
在近期举行的学工论坛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强调,我校学生工作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一流的校园环境。学生工作的所有的概念都要转换成具体的工作事项,可见可测,可调可控。
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如何通过更加专业有效的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才?经过实践探索,学生工作处探索了一条专业引导,自主求学之路。从入学教育、学业指导,到“学生助教”、本科生学业预警与援助计划……一个全面覆盖学生学业生涯的助学体系正逐渐走向成熟,为学生自主求学导航助力。
入学教育———个性化目标量体裁
军训结束后,航建学院的新生孙洋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意志坚定的“哈军工”传人了,可是,对于怎样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要给自己设立怎样的目标,孙洋还是感到茫然。入学教育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学学习生活系列讲座、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新生培训、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指导……通过系统全面的入学教育,孙洋了解了自己就读的这所大学,知道了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除了学习之外,要怎样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以及如何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作为大学教育的第一课,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寝室为基本单位,以班级为核心,以院系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与专业教育、大学适应性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诚信与感恩教育、自立自强教育等主题进行,旨在促进新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四个转变”,树立起适合自我的个性化目标。
校长系列报告,使新生了解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学风,明确了学校的要求和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组织开展“省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的事迹报告会,激励了广大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大学学习生活系列讲座的举办,使新生了解了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和方法;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的专题报告,加强了对新生的专业和学科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创新学习观念;引导新生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树立了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安排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新生寝室进行学习指导,在寝室内部建立“一帮一”互助对子,塑造了良好的寝风和学风……
学校还向每位新生家长邮寄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在2010级本科生的迎新现场,动能学院学生张旻实的家长收到了以动能学院新生辅导员名义写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孩子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和毕业去向,以及新生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及情感方面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醒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看过信之后,这名学生家长这样说道:“我曾经是20年前的大学生,收到这样的信件,我感到既惊讶又温暖。现在,我对孩子将来考研还是就业,考试科目经补考仍不及格累计几科留(降)级或退学等问题了然于心。我由衷地感谢学校,把孩子交给工程大学我们很放心。遗憾的是,我没有参加成当天的校领导与新生家长见面会。不过,辅导员告诉我,这样的见面会每学期、每个大学年都会有,我很期待。”
学业指导———自主式学习全攻略
“老师,请问这本杂志多少钱?”“同学,你好,这个杂志是免费的。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你随时前来取阅。”“免费的,太好了。我上次从同学那里看到这本杂志,觉得其中的内容很实用,我一定会坚持长期阅读。”———这是发生在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大学生学习参考月刊》编辑部的一段对话。《大学生学习参考月刊》自2005年开始走进同学们的视野,如今已经出版了58期。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学生的欢迎。
从2005年底开始,学生学习指导中心还开设了“学习社区网站”,累计上传国内精品课程100门、国外MIT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16门、文章4400余篇,点击率达到550万人次,平均日点击率达到3800余人次。
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开设的“学习社区讲坛”,每年要举办100多场次。“学习社区讲坛主要邀请校内名师讲授公共基础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有听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来听,或者来咨询学习方法。每次讲座,都能引起良好的反响,有的时候,学生都快坐到讲台上了”,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的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能够让学生便捷地获取专业推荐的学习资源,无疑是对课堂教学的最佳补充。
学习助教———“一对一”辅导同进步
2009年11月,位于图书馆的“答疑之家”正式亮相,首批10名“学习助教”正式上岗,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免费答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4月,“学习助教”岗位增加到了84个,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设微积分、大学物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4门科目,截止目前已为1600余名学生进行答疑辅导。在刚刚收回的千余份反馈意见单中,近90%接受过辅导的学生表示满意。
微积分“学习助教”孙全刚说:“前来咨询的同学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差的同学,他们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具体的困难,或者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我总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因地制宜地给出建议或者解答方法。另外,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常常带着较难的题目来求助,我们之间互相切磋,研讨交流,可以实现共同进步。”
步入大学校门不久后,计算机学院的新生燕柳就成了“答疑之家”的常客。通过学长的指点和帮助,她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线性代数》学习方法。燕柳告诉记者:“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我没有办法通过大班上课和自学的方式取得满意的成绩,学习助教因材施教,实行‘一对一’的辅导,使我能够更快的解决学习上的瓶颈。”
学工处副处长夏宝慧这样说到:“过去,教学助教和开放实验室助教的工作是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管理实验室,这是考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需要,而学习助教的设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预警援助———全动员扶困不掉队
今年,学校颁布了《本科生学业预警与援助体系实施办法》,帮助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或因学习成绩、纪律处分等原因接近留(降)级或退学条件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即将发生问题和困难时,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人员会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面对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了多方沟通与协作机制,引导学生制定并及时督促学生实施学习计划。
材化学院一名学生在降级后曾经自暴自弃。辅导员何洋及时与他沟通,并与其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今,该名同学已经完成了思想转变,不仅通过了全部考试,并且成绩达到了获得奖学金的标准。“在我放弃自己的时候,老师没有放弃我。多亏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现在,我每天都在进步,我要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光添彩”,该名同学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今日的工程校园,依然流传着陈赓院长作过的一个生动比喻:“学校好比是个大食堂,教师是炒菜的,干部是端盘子的,端盘子和炒菜的都是为了学生‘吃’好”。当一代又一代的管理者思考并尝试去“端好盘子”,我们的学生必然会成为这场盛宴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