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冬天里的春意
——我校2012年供暖和清雪工作侧记
作者
贾天添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3-03-22

分享

前言:四十年一遇的寒冬,再加上接连不停的强降雪,2012年的冬季,学校的供暖和清雪工作经历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学校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住宿、交通等后勤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校供暖中心和绿化中心的全体员工,以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 “雪中送炭”,为校园送来了暖暖春意,为学校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供暖篇

增加上煤次数,延长上煤时间,亲自上门检测温度,昼夜查漏排险,面对数十年一遇的寒冬,供暖中心全体员工这个冬天很忙。

当我们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有人彻夜未眠

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安然沉睡,而供暖中心却是一片“冻人”的场面——每隔2、3个小时,工人们就要上一次煤。操作间的大门敞开着,一盏高高的探照灯下,铲车把从煤场拉来的煤炭卸到上煤间的门口,煤块上结着白霜。伴随着铲车和用大锤砸煤块的“当当”声,6、7个身上、头上冒着热气的工人师傅用铁锹把煤放到传送煤炭的巨型漏斗里……

技术人员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巡查各个发热站。去年12月13日傍晚,在例行巡查中,技术人员发现启航地下室的供水管道补水异常。工人们随即去地沟连夜排查。找了一夜半天,终于在次日下午1点找到漏点。中心领导立即组织人员,准备材料,进行抢修。地沟里温度很高,只能穿着单衣单裤;因为管道多,操作空间狭小,再加上供暖用水有压力,所以漏点的水不仅温度高,还是带着压力“呲”出来的,维修工作的危险性和难度可想而知。5个工人连夜奋战,直到15日凌晨5点,漏点终于焊接完毕,供暖恢复正常。

工人们在地沟里连夜抢修的同时,供暖中心主任和技术员们也在供热站外面关注着抢修的进度,并为工人们提供食物和热水。地沟里和室外的温差达到几十度,非常容易感冒。可是,当工人们从地沟里上来的时候,总是能穿上领导们焐在怀中的、带有体温的衣服。

当我们抱怨时,有人加班加点排忧解难

为了监测供暖温度是否达标,供暖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选择上百个供热点去挨家挨户实际测量温度。测温工作要在每年最冷的时候进行,中心人手紧,一天测几十个点,有的点还不止去一次,连续干上十几天。有些室内温度稍低的居民,有时会出言刁难,甚至不让检测人员进屋。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也只能苦口婆心地解释,不仅要态度和善地当好“出气筒”,还要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老房子阳台不保暖、一楼靠近单元大门容易流失热量、处于供暖管道的末梢房子供热不佳……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只要室内温度不达标,供暖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要不分昼夜地解决。不管是调节供热管网热水分配,还是更换老化的管线,哪怕任务再艰巨、时间再紧迫、人手再紧张,也要确保室内温度达标。

2012年,为了配合外专公寓的土建工程,供暖中心临时撤掉了十公寓的供暖主干管道。然而,外专公寓的土建工程因故延期,十公寓的供热受到影响。新生们找到楼管员和辅导员反映情况,新生家长也纷纷投诉。面对压力,在不具备作业条件的情况下,供暖中心的十多名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了一天时间,终于恢复了十公寓的正常供热。脚下是4、5米深、遍布碎木板、铁板、钢筋的地沟,头上是皎洁的一轮满月。临近中秋节,大家就在工地上一起吃了月饼。

当我们欢庆节日时,有人在坚守岗位

2月9日,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刚刚7点,供暖中心主任赵雄义便准时来到单位,他首先来到二楼控制中心查看供热情况,叮嘱工人要注意安全。随后,中心技术人员、办事员陆续来到单位,大家在供暖中心的大门上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并为年三十奋战在一线的员工分发饺子、罐头。和往常一样,整个供暖中心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各部值班人员已经做好准备,接到用户的报修电话随时出发,为用户解决问题。

8点半,校长刘志刚、校长助理董国强等带着水果等慰问品来到供暖中心,看望在岗值班人员。“今年低温天气多,持续时间长,大家克服了设备和管网系统老化、供热区域不断扩大的现实困难,保证了校区的正常供热,你们辛苦了”。握着校领导的手,听着一席温暖的家常话,值了一宿夜班的工人师傅们眼眶湿润了。“今年的工作确实不好干,可咱的辛苦,领导都看在眼里了。不管领导在不在,咱们一定会坚守岗位,保证全校教职员工过个快乐舒心的春节。”

清雪篇

入冬以来,我市出现多次强降雪天气,有几次降雪,甚至达到灾害性天气的程度。绿化中心的员工“以雪为令,见雪上岗”。风雪中,他们的脸颊冻僵了,头顶挂上的白霜,汗水也湿透了棉衣,形成了一幅“汗水与雪花相融,责任与干劲一体”的动人场景。

当我们出行时,有人打造安全通道

“明天又有大雪”,看了天气预报,绿化中心主任郭新宇又是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来到单位,给清雪车打着火,准备清雪工具。7点钟,除了留下一个保管员为大家更换清雪用具外,所有员工已经全部上岗清雪。一时间,铲车、清雪车、货车开动的声音,铁锹、铲子碰撞地面的声音,指挥、分组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和军号声一起,迎来了校园的清晨。

每年,绿化中心都会给大家准备棉鞋、军用手套等劳保用品,却不会准备厚棉衣和厚帽子。因为工人们无论多冷的天儿,干不到十分钟,就会出一身汗,再干一会儿,羽绒服和帽子就会湿透,甚至结冰。虽然又累又热,但工人们如果一停下来,马上就会冻透。

那些天,大雪从早到晚下个不停,大家就边下边扫,循环清理。每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很多人的脸都冻得又红又紫,甚至冻伤、蜕皮。有些路面的积雪被压实了,工人们就拿着只有10厘米宽的三角形小铁铲一点儿一点儿地清理。久了,很多人的胳膊挫伤了,贴上膏药,接着干。午休的半小时,大家赶紧吃一口饭,在暖气上烤烤湿透的衣服和手套,就又重新回到岗位。

为了不耽误清雪的进度,绿化中心的员工们常常带病坚持工作。“我是班长,得起带头作用”,徐来臣发着高烧坚持上岗,清雪工作结束后打了六天点滴才恢复健康;“司机人手本来就少,我要是请假的话,其他两位司机就更辛苦了”,刘振国有糖尿病,在血糖检测值很高的情况下,偷偷服下药后,就马上又开着清雪车忙碌在午夜的校园里;“今天来了很多外雇的工人,他们不熟悉学校的情况,我不来不放心”,郭新宇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却没时间去医院做雾化……

清雪工作有时会影响来往车辆通行,不理解的司机会失礼地冲工人们按喇叭;工人们送不慎滑倒、神志不清的老人去医院,最后却落得一身埋怨……这是一份又劳心又劳力的工作,可是,当听到有人说校内的雪比校外清理得好,大家心里就会甜滋滋的。有一次,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开会途中路过清雪现场,特别停下车来关切地慰问大家:“融雪剂污染环境,虽然省事儿,但咱们不能用。我刚才看到启航门前的坡道上洒了沙子来防滑,这个办法好。这么冷的天儿,大家连续工作了好几天,真是辛苦了,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大家表示感谢,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了这样的话,奋战了4昼夜的绿化中心员工们心里亮堂了。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这个工程大院的一份子,而清雪这种“不起眼儿”的工作也很重要呢!

当我们观赏雪雕时,有人为了制作雪块冻伤了手和脸

校园雪雕大赛已经成为我校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而连续举办五届的大学生国际雪雕大赛更是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区旅游的一个新景观。当一个个参赛作品完美呈现的时候,绿化中心40名员工眼里,这份美丽有他们的结晶。为了大赛,他们加班加点忙了半个多月,先后做了116个小雪块和62个大雪块。

没到过雪块制作现场的人,根本想象不到其中的艰辛。铲车把雪运来后,倒在由模板围成的正方形的模具里面,然后,每4个人一组,用脚一点儿一点儿把雪踩实,踩好后,铲车会再倒一铲雪。铲车往模具里倒雪时,模具上空会冒出一股雪,就像刮起了“大烟炮儿”。而踩雪的人在整个雪块制作完成前是出不来的,他们面对模板、背对铲车,可雪还是常常会灌进脖子里、钻进鞋里。

踩雪的人还要负责把雪块敲碎,把不干净的雪铲出来,只有受力均匀的雪做出来的雪块才不会有蜂窝,只有干净的雪做出来的雪块才美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每天都会关注雪块制作的情况,制作过程的辛苦他看在了眼里,他肯定地说:“我们在外参赛时,雪雕坯里常有蜂窝,咱们自己做的雪块里却很少,很多参赛队都夸咱们的雪块做得最好”。

制作雪块的模板是用退火线固定的,雪块制作的过程中会不断对模板形成张力。剪开捆绑模板的退火线时,模板承受不住张力的突然释放,猛然弹开很容易使人受伤。所以,每次剪退火线的时候,大家都提心吊胆。

就是这样看起来枯燥而又辛苦的工作,大家却干得热火朝天。哪铲雪质量好、哪铲雪是刚做出来的,这铲雪该分配给哪一组了,大家甚至像夺宝一样“抢”起了雪。郭新宇主任的儿子每天去幼儿园路上,总会指着雪雕兴奋地喊:“爸爸做的,爸爸做的。”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去破坏雪雕,小家伙儿也会上前阻止。每到这时,郭新宇的心中总是非常自豪。

后记: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供暖期即将结束,积雪也将全部消融。忙碌的供暖中心和绿化中心又投入了新的战斗:检修设备、储运冬煤、花卉育苗、景观设计……这个团结能战的集体以他们热火朝天的干劲驱走了冬的寒意,留给我们如春阳般温暖的感动。

文章录入:B_lijiaheng 责任编辑:B_lijiaheng

审核:B_lijiahe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