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浅谈理性消费
作者
宋子辉
来源
工学网制作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5-11-23

分享

早在两千多年前,圣贤孔子就曾论述:“奢而不孙,宁俭;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即是说,在“奢侈”与“节俭”两者的抉择中,孔子倾向于“节俭”。或者说反对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主张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但又不赞成过于节俭。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理性消费。而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刚刚进入了半收入全支配(即收入来源为父母供应和自己打工,金钱支配完全由自己决定)的阶段,消费观念暂不成熟,所以难免在消费时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而这为我们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我们也都应该好好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理性消费的问题。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根据相关调查,当今中国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一般分布在1000到1500之间,然而除去必要的费用之外,其实约有200到500元之间的可支配资金,但这些钱则大部分被用在了不理性的消费上。而心理因素、盲目购物,商家的引导更是其中之最。

首先是心理因素,大学生是一个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过度的自尊为不理性的消费埋下了隐患,每个人都想让别人看得起自己,所以他们往往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往往其他同学有什么那自己也该有什么,这其中一些名牌产品则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有些人为了给自己挣足面子和搞好关系,各种聚餐也是随叫随到。长此这样消费只会越来越多。

大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就导致了一些盲目消费,即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某件东西才去买而仅仅是好奇,想买来看看,这样的商品往往很快一段时间后就被弃置不用了,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同样在价格方面,一些人盲目的认为价格高的产品就一定好,这导致了商家利用凡勃仑效应(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谋取高额利润,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资金的大量流失,同时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十分不利。

大学生往往没有长期的消费打算,一般是想到什么就买什么,这就让商家有机可乘,分期付款、打白条等严重导致了大学生的超额消费,“双十一”就是很好的证明。商家喊着狂甩的噱头吸引大学生,许多人在“双十一”降价期间进行了大量商品的购买,但“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我们不理性消费导致的只能是生活费“亏空”,从而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其实仔细想想,合理的消费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心理因素、盲目购物,商家的有意的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节节攀高,试想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该怎样做到理性消费呢?

首先是要求“实”,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其次,消费过程还应该考虑要家庭的承受能力;要学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支出;避免盲从。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让我们从消费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消费者。

编辑:coast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