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至9月17日,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与来自31个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国际学生管理专业学习,主要围绕现代高校的管理制度、国际学生管理制度与国际教育的品牌经营以及多元文化的对比进行学习与研讨。现就学习中对于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在国际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体会与大家交流。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进入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关键期。一方面,新时代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化,对来华留学教育也提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截至2017年,共有48.92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在来华留学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来华留学生的结构也日益优化,学历生和研究生实现双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
来华留学经历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后,未来能否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开启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新模式,不仅关系到2020年50万目标的含金量,也关系到我国能否为实现“留学强国”奠定基础。同时,国家重大战略对来华留学教育的倚重度也在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不但在国家外交整体战略、教育国际化发展及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更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亲华友华力量的人脉工程方面发挥人文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其中,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留学生培养环节中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
加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加强中外人文的交流融合。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他们回国后能够在促进中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成长为中外交流的“亲善大使”而奠定基础。
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文化类课程来进行,但这些都不能代替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这种文化教育形式。
事实上,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社会现状、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了解并不多,如何使他们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是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可以弥补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只注重语言和专业教育而忽略社会文化、人文教育的不足,对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实践活动涉及到文化的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实践活动能够使留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向更加积极持久的、具有心理认同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其学习,也能促使他们对异于母国文化的异文化产生理解和认同感,有助于正确处理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冲突。
近年来,从国家领导机关到各培养单位,都非常重视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环节中加入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内容。
2015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带领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亮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打通了一条深入了解中国的新渠道。三年来,该活动共计组织1.6万余人次参加。其中我校承办的“感知中国-龙江工业”活动,召开“留学生助力龙江丝路带建设”专题研讨会,组织留学生走进中航哈飞工业集团公司、哈电集团公司和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等四家具有雄厚实力的龙江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体验企业的特色文化、感知企业的工业成就,让留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工业的蓬勃发展和蒸蒸日上的国际竞争力。
我校每年举办一届的国际文化节同样将跨文化交流实践逐步渗透到校园日常生活中来。由初创时留学生作为参与文化节的主体,转变到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共襄盛举的双向交流,国际文化节真正成为一个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平等对话的舞,不仅促进了留学生融入校园文化,同时也拓展了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国际文化节开放包容的理念倡导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推广哈工程形象,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且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跨文化传播使者。另一方面,国际文化节从校园起步,逐渐成为面向社会、更具有公众性的节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响应,提升了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通过各类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来华留学生或与专家学者、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学习目标,设计未来的职业规划;或感受中国制造和民俗之美,通过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手实践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留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国际形势、国家政策、行业需求、发展趋势、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理解,更在情感上与中国结下了深厚情谊。
事实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外国留学生是最合适的文化传播者。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短则几个月,长则两、三、四年,甚至更久。从文化习得上看,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浸入式学习方式,从校园到社会,从制度到伦理,从衣食住行到民俗风情等等,这种全方位的体验式学习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放眼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为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同时
加强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也成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需要各领域人才的支撑,蕴含着巨大教育能量,为我国教育主动面向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也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机遇。预计在未来,将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如何使这些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如何使中国学生和人民更好地了解来自各国的留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和风俗等,都离不开各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在未来,我们不但应加大对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投入,还应丰富各类形式,组织多向度的跨文化交流与互动。
其次,“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专业的增多,我国各高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将进一步攀升,同时分布专业也将进一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逐步迈向国际化。因此在未来,跨文化交流将不仅仅限于组织专门的实践活动,而应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体现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国际学生管理经验的调研,我认为应采用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的无差别趋同管理作为未来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将各类学生的住宿、教学、社团活动等统一管理,将更加有利于学生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建立。届时,各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包容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更将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