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大讨论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径。按照学校党委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要求,寒假期间,我又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和对龙江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及在北京大学两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解放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应对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三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高校办学治校具体实践中,筑牢党的领导坚强阵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新时代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道路上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把大学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大学精神,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培养,在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同时,投入精力注重教育教学与人的培养,坚持科教融合理念,以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一方面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围绕国家、地方重大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立足办学定位,依托学科支撑,以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为目标,形成紧密对接产(行)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从学习兴趣、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高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有效实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方向引领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重视思政课程的专业引领性,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六是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应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引导教师具备新时代大学学术精神,将学科专业前沿成果及时引入教学;重视产教融合,把行业企业主流和最新技术标准融入教学,精心设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工程技术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学生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