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关于法国教育教学与科研的体会
作者
水声学院 桑永杰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09-13

分享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前往法国国家科学与研究院电子、微电子与纳米技术研究所(CNRS-IEMN)进行为期12个月的访学活动。在这12个月期间,自我感觉在学术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等方面收获良多。

一年的法国学习、生活,我不仅体验到法国科研人员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方法,还深深为法方同事的治学态度和专业精神所折服,最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两方面的开拓。我的外方导师是法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和他一起工作、讨论,了解他看待科学问题的角度,体会他看待问题的深度,感受到他对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追求的创新精神,这对于陷于技术瓶颈期的我,是一个很深的触动。在他的引领下,大半年来,我抱着迎难而上、不断开拓的想法,先后学习掌握了科研道路上必须的几种技术工具,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法留学期间,我留心观察法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着重了解我所在单位依托的一所工程师学校——法国高等电子与数字工程师学院(ISEN)在学生培养、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情况,一些体会虽是管中窥豹,也可见中法两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

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的大学教育体系,载体即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法国XX大学;另一部分为精英教育体系,载体为工程师学校。工程师学校在法国是很多青年向往的高等教育殿堂,毕业生起薪通常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1.5倍左右。这里的学生除完成大学教育中必修的基础课程外,更加注重实践课程。我参与法国导师带领的一个学生科研实践小组指导工作。该小组共有7名工程师学校的本科生,实践内容为高分辨率水下摄影机器人,实践周期为一学期。校方为小组拨发了3000欧元的实践经费,配备了4名指导教师。这4名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分别为物理(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和机械设计,可谓是覆盖了该实践项目中的方方面面。每个月这4名指导教师会召集小组成员开讨论会,听取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展汇报,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我观察结果来看,这些学生虽然是本科生,但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相当多,基本上每周能在实验室的工作间呆3天左右进行实验工作。这和国内的研究生工作方式基本相当,加上工程师学校的5年培养期,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理解为和国内硕士研究生属同一级别。

法国在工程师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要落实得更好,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积极性也更为深刻。

在科学研究方面,法国的科研环境比较宽松、自由。我在实验室工作一年,极少见法方科研人员节假日加班的情况。虽然不加班,但是实验室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仍然频出。该实验室承担了法国国防部、泰雷斯集团等多项科研任务,在业界顶级刊物发表了诸多科研论文。我认为,这和法方科研团队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我所在的声学团队有12名科研人员,配备了一名专职科研秘书和一名专职实验员。科研秘书负责科研人员的一切与工作有关的管理方面的事物,如信件收发、人员接待、会议组织、仪器设备采购等,使得科研人员可以从繁杂的琐事中抽身,节省大量时间投身科研工作。专职实验员则负责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这两名辅助科研人员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每月固定在月初和月中召开两次例会,由实验室主任主持,大家分别通报半个月来的工作进展和收获,这也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学术思想、增进认识和感情的机会。会议并不局限于讨论学术内容,通常也会有一些例如庆生、添丁等庆祝活动,准备一些酒水、甜点为会议佐餐。大家在边吃边聊中完成学术问题交流,增进感情交流等,这也是构建团队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良好方式。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