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
作者
评论员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3-02

分享

刚刚闭幕的寒假工作会议,从全面贯彻落实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升级,及时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的战略高度,专题研究了如何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和即将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协同创新是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大战略机遇,使学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完成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升级。这是学校党委立足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要求和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重要战略决策。校长刘志刚所做的专题报告,深入分析了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系统阐释了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目标,以及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与定位,全面回顾了我校开展协同创新的历程、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我校争取进入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行了部署,为学校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

在这次会议上,副校长杨德森、校长助理赵士刚分别就人才培养和大学科技产业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做了专题发言。船舶学院李平教授和2个机关职能部门、4个院系负责人分别作了协同创新及相关工作的汇报,全体副处级以上干部分成5组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发言、汇报、研讨和交流,既充分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在协同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实践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又深刻分析了我校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体现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对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的深度思考和抢抓战略机遇的主动意识,标志着学校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复杂形势、抢抓战略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新提升。

协同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学校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与大院、大所、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既推动了校内的协同创新,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信誉,特别是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加强校内协同,“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平台成功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整合校外资源、加强校校协同,与11所知名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高科大学联盟”;通过加强行业协同和学科协同,发起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搭建了良好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成绩和经验,对于我们抢抓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学校应对新一轮高等教育分级化趋势和国际、国内大学之间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以及学校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我们在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目标定位、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合作程度、融合深度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协同创新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到学校推进协同创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学校与国外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之间、与国家要求和自身发展定位之间的差距。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协同创新作更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以这次寒假工作会议为新起点,把协同创新作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做好顶层的规划和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机关职能部门、院系和广大师生密切配合,以尽早进入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目标,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

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就要着眼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进入这一计划的根本条件。我们必须更加充分地整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特别是发挥学校在“三海一核”特色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加积极地与大院、大厂、大所联系,更加主动地面向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三海一核”领域的重大前瞻性问题,更加自觉地紧跟相关学科的国际前沿,瞄准国家相关战略性研究,深入思考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该承担什么职责,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问题上能够做出什么贡献。这是我们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进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根本前提。

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就要着眼于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这既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进入这一计划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科发展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学校在“三海一核”特色领域的战略建议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的提升;必须始终立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三海一核”特色领域形成学科、项目、人才的高层次良性互动,在显著提升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深层次产学研结合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这是我们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进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根本追求。

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协同创新,就要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潜能。这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进入这一计划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宽广的眼界,深入思考协同创新的目标定位、资源配置与实现路径,深入研究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考核评价与交流合作,在打破校内条块分割、建设校内跨学科平台、促进校内创新资源无障碍流动的基础上,探索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舞台上实现校政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和校校协同的体制机制,不仅把蕴藏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的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出来,更要把蕴藏在各创新主体中参与协同创新的愿望充分调动起来,把蕴藏在各类创新人才中的创新智慧全部凝聚起来。这是我们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进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力量源泉。

新的一年蕴育新的生机,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2012年,是学校贯彻落实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五大转型升级工程和“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学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抢抓机遇,主动赢得先机,科学谋划、坚定信心、团结一致、迎难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和辉煌的发展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OldMan  审核:OldMa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