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传递母校牵念 凝聚军工力量
人文学院寻访200余名校友 足迹遍布20个地区
作者
贺惠 朱虹
来源
人文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5-25

分享

青年学生利用假期,带着母校的问候,追寻校友的足迹,和校友们一起回忆母校的难忘岁月,共同述说“军工情怀”。人文学院自2017年开展“寻访校友”专项实践活动以来,已有100多位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加入到“寻访校友”的队伍中来。3年时间,学生们的寻访足迹遍布黑龙江、山东、四川和河南等10省20个地区,寻访校友累计超过200余人。

校友是学校育人成果和社会声誉的最好体现,通过“寻访校友”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到我国多行业的实际情况,将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对自己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和规划。如今,“寻访校友”这一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人文学院党委“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中的鲜活亮点。

深刻感知军工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很幸运,我在“寻访校友”活动中拜访了杨凤田院士。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杨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曾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为我国的飞行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杨院士在我校读书时,我校还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杨院士属于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时培养的人才。毕业后,杨院士便投身于许多重点工程的自主研发,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杨院士发现进行不同阶段的试飞,验证导弹自主飞行是可行的方法。杨院士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想出的办法。”从杨院士的言谈举止中,我们仍能看到老一辈哈军工人的一腔热血以及对科研的执着。这也是一代哈军工人的标志,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张慧晴

校友刘武强在采访中提到,哈工程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严谨的求学办事态度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力,这些对他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的奋斗历程都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他投入工作之后,从公司的底层开始做起,深入工作一线脚踏实地积累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一次次的磨炼之中,他的基础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在2016年荣升为副厂长。他一步步的脚印是成长的印迹,仰望星空的同时始终脚踏实地,成功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汗水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刘爽

与校友面对面,学子们亲身感受校友爱岗敬业、立志报国的奋斗经历,领会学习校友不轻言放弃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浸润无声的教导,使学生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未来的奋斗目标。

校友在各个行业的领袖作用,对于在校生的影响和培养意义深远。校友与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关系,有助于建立起创业类校友与学校之间、校友与在校学生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三维关系网,搭建起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桥梁。

爱岗敬业 踏实肯干在校友身上学习领会“哈军工”精神

张维贺学长(哈工程2004级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身上的踏实、坚定的品质,这也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人才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哈军工精神”的延续,不仅体现在活跃于政界、军界、商界亦或其他领域的知名校友身上,更表现在从工程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的身体力行之中。采访过程尽管短暂,但张维贺学长身上的态度和精神,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点微光,静静地闪烁着……

——陈敏行

崔涛(95级351班)学长说,通过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就读的经历,使他不仅收获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而且深刻领会了要不断传承的军工精神,至真至善,为人诚实。从学校毕业后,时刻以学校的“工学”精神自励,在工作中取得很多成绩。回忆母校的学习生活,犹如昨日,奋斗和努力的场景人历历在目,感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严谨的校风,才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仍影响至今。

——张暖晴


知名律所律师、科技前沿工作者、著名高校教师、企业家……虽然学生们寻访的校友身处各行各业,但相同的是,校友们同怀一颗对母校帮助扶持之心,时刻铭记母校的教导,并为之骄傲。同时,他们也以自己是军工传人为荣,时刻牢记军工精神,不忘初心,在各自的位置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哈军工精神”教给了工程人踏实肯干的高尚品格,即使干着一份平凡的工作,也依然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无论校友是何职业,是何身份,同学们都能在其身上看到同样伟大的“哈军工精神”。

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生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校友彭山岭在经过自身努力后,入职全国优秀律所之一的山东亚和太律师事务所,并带头拓展青岛西海岸新区业务,已成为重要合伙人。同时,彭山岭还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哈工程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友会等单位的法律顾问,专业学习源于母校又用专业知识服务母校,也成为哈工程校友的一段佳话。毕业后,我也要心怀感恩,回报母校,努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李少硕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天然学缘联系,有特别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既可为高校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咨询,同时也是社会捐资、捐物兴学,回报学校教育的主力军。

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正体现了军工精神中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哈工程在教学的同时始终注重学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正是这份精神影响一代代哈工程学子积极回报社会,在服务他人无私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宣传优秀校友的相关经历,发挥榜样力量和引领的作用,激励在校学生,使其拥有无限的拼搏力量,同时提高在校生的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以纸香笔墨续写华章提升教育软实力

个人建议不要一毕业自己去创业,最好是先积累打工经验,这样可以使你更加了解员工的心理素质、熟悉操作流程。毕业出来,找工作锻炼自己,找工作锤炼自己,机会也会更可能的多一点。任何一个老板都是有历练过程的,一步一步走得很稳。还有要有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特征,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东西。不要怕吃苦,年轻人可以忍耐,要多吃苦。

——校友张瑞琦

每一位优秀校友都用自己的实践经历给了同学们最真诚的人生建议,对于在人生分岔路口做选择的学子们来说十分宝贵。校友们的谆谆教导,让同学们对专业、大学生活、就业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坚定了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信心。

通过寻访校友,学生们感悟深刻的人生理念,学习校友尚行至远的价值操守。迄今为止,参与实践的队伍共完成实践纪实100余篇、心得体会200余篇。

人文学院将继续扩大活动开展范围,打造特色寻访活动,提升活动思想深度,使寻访校友活动充分为校友们带去来自母校的深切问候和殷殷期待,传递身为军工人之间挥之不去的温情,发扬我校军工精神,促进毕业生与在校生的情感联系和友好交流,表达母校挂念、凝聚校友力量,加强校友志愿队伍的建设,开拓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会发展的新领域。

编辑:朱虹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