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Top100
许多大学跟国际交流的时候都难解释这个数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跟他们说,相当于美国的Top100大学就行了。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界试图和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一次努力。“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这次画圈的最失落者是中国人民大学,被从老15所重点中挤出去了(北医被北大合并,国防科技大学划归军队不再由教委管辖)。
这是教育部门第五次给大学画圈,圈里圈外的大学命运从此不同。后来“211工程”不断地增丁进口,出于提高西部高等教育水平的目的,一些偏远省份也有了自己的“211”大学(到今天“211”总数已经超过了100所),这些学校也有部属大学、省部共建大学等区分,分配经费时僧多粥少。
985:最后的画圈运动
1998年5月4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这是教育部的第六次画圈,15所大学中再选10所大学。高校圈内称“211+985”工程。
选出了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哈工大、南大、浙大和北理工,这次北航、南开、天津大学被画在圈外。有分析认为,北理工能够进入十强,和2008年9月大规模校庆、迎回大批有身份的校友有关。这次竞争失利导致了天津两所名校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景气。
万幸的是,“985工程”也很快扩容,最后确定的第一批“985”高校是34所:但是这些学校当中,拨款和定位又分出了层次,这是教育部的第七次画圈:
第一层: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目标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大学”,各得到18亿教育部拨款。
第二层: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得到的拨款情况如下:
浙江大学 14亿、南京大学 12亿、复旦大学 12亿、上海交通大学 12亿(教育部和所在省市各出一半);
中国科技大学 9亿(教育部、中科院和省各1/3);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教育部出2/3,陕西出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教育部、国防科工委、省拨款总数);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北京市按3:3:4出资);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教育部、北京市各半)。
中国人民大学也属于这一层,江泽民视察时对该校的定位是“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
其他中央资助经费超过3亿的大学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 。
进入“211”和“985”工程之后除了得到经费、获得政策优惠之外,本身也能提高学校学生对学校品牌的满意度。比如在对学校品牌满意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11+985”大学都排进了“前十”。
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一旦自己的学校成为“211”,绝对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意味着学校会盖四人间甚至规模更小的精致宿舍楼,更好的食堂,建有空调的教学楼和设备更先进的实验室,有能力引进更好的师资。
“211”也浸入到普通毕业生的生活当中:外地生源想要在上海工作时,能否获得上海户口要算分,如果本科院校是211大学,会有额外的加分。而许多高校招聘教师的时候,除了必备的博士学位之外,有的还会额外提出:第一学历(本科)一定要是在211大学获得的。
当然,“211”也可能使得高校有更重的负担,“211大学”之一的太原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就有点失落,也许他们对学校的期望更高,他们的学校品牌满意度排在115位。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31所大学是“副部级大学”,校长和书记由中央直接任命,副部级待遇,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另一种画圈,表明一种重视的态度。
最新的一个趋势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和“本科教学评估”似乎准备给中国的大学再画一次圈,但是现在看起来,区分度一般。而且此类评估结果复杂,远不如“985”的“拨款定位次”来得直接,很难影响到准备报考的学生和家长。
报考时的实用顺序
大概总结一下中国大学们身上这些圈:如果要报考一个最好的中国高校,可以“985”顺序来报考,如果分数不够这些学校,可以考虑非“985”的“211”高校,同时考虑学校所在地城市。
当然,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挑选一些虽然不在两个名单中,但是仍然出色的专业高校如军事院校、中戏、中央美院、外交学院等学校以供考虑。或者干脆一点,直接去香港、澳门的大学读书。
比学校名声、国家拨款、“211”、“985”光环都重要得多的一点,是大学四年一定要过得快乐、充实有收获,这就需要参考“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各项分榜单,这些数字真正来自在大学里度过了四年的毕业生,他们对自己的学校,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