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本周启动2008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正式推行项目化运作方式,分层次、有重点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青春映沃土,实践促和谐”。活动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以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锻炼为基础,以课题调研为重点。活动将主要以农村、城市、社区、学校和企业等为基地,实施方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深入农村开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为载体,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的调研活动,真实反映农村状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走进城市、社区、学校、地震灾区,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活动。选择合适的城市、社区、学校作为调研地点,深入其中开展与共青团工作、学校发展、城市社区建设、灾后重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第三,进入企业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问题,广泛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自主创新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项目类别共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甲级项目为校级重点社会实践服务团,由院系团委、学生组织等组队申报。数量为2到5项,校团委将予以重点经费资助。乙级项目为校级常规社会实践服务团,由院系团委、学生组织等组队申报,数量为10到15项,校团委将依据团队预算和实际支出给予部分经费资助。丙级项目为院系常规社会实践服务团,由学生自发组建的社会实践服务团,院系负责指导,校团委将资助院系推荐的部分优秀团队,其余经费由院系和团队自筹解决,可参与学校的社会实践评优工作。
为了保证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团委提出3点要求。一是院系团委要各广泛动员,认真组织,要按照今年活动的总体部署,本着“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原则对本院(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申报和管理进行精心安排,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精心选题,深入研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选择实践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三是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按照活动主题和内容进行组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按照既定计划,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带去实惠。不准向地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应主动承担食宿等方面的费用,不得增加地方经济负担。第四,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充分争取领导的支持,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争取经费和政策支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每支团队有指导教师,并为学生做好介绍信及保险的办理等工作。第五,加强宣传,做好总结。在活动中要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报道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结束之后,要认真总结,积极参与学校的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