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哈军工‘六个始终’精神”为文化内核,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全面谋划实施综合改革,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改革落地见效,努力建设船海核领域材料和化工学科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一、为军向战,兴海报国,坚定主攻方向,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院始终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始终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坚持以服务国防为第一使命,聚焦船海核领域国家国防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海洋轻量化材料、海洋复合材料、海洋新能源化工、核工程材料以及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方向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寻找新兴领域发展点,学院从服务国家战略、支撑教育强国目标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全面系统谋划学科未来发展。重新梳理凝练了舰船艇金属材料及制造技术、水下装备表面强化与防护、水下轻质绝热降噪材料、水下攻防装备能源动力体系开发及关键材料、面向船海应用精准医学材料等5个学科方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培养一批领域内创新型领军人才、解决一批制约海洋装备发展关键材料的科学问题、突破并掌握一批相关核心关键技术与工艺、实现多种新材料的典型应用和转化推广。
二、价值引领,创新驱动,科教产教融合,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学院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学风教风“双链条”育人,“学生思政教育”和“教师师德教育”同行同向,“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相互支撑,做深做实三全育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落实落细科研转化教学,课程讲前沿、论文做真题,科教融汇夯实学生“学术底蕴”。深化校企合作,工程师进课堂、实习实践进企业、工程案例进教材,建立“双创平台”和“双创基地”,创新双创教育机制,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3年度,学院本科生升学率53.75%,一次性就业率92.51%;研究生国防系统就业比例达55.51%,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学会优博、优硕论文3篇;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科技竞赛双获最高奖。
三、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延长创新链,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学院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始终拓展自信开放的世界眼光。坚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瞄准材料和化工领域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船海核特色,把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摆在首位,引导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有机衔接,协同地方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努力构建有组织、全链条、系统化的科研组织模式,建成理论-技术-工艺-产品-标准-应用全链条的研究基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产出服务国防需求的标志性成果,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近五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0余项,获国际专利奖7项。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支撑化学、材料学和环境/生态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1%行列,2023年在Science子刊等国际顶刊发表8篇高水平论文,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项目,实现质的跃升。
四、传承血脉,学思践悟,成立哈军工精神研习社,增强科技报国内驱力
为将“哈军工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学院与“哈军工纪念馆”联合成立“哈军工精神研习社”学生社团。组织“追溯军工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前往湘潭陈赓故居,共上哈军工前辈“大思政课”,寻根红色印记,感悟伟大精神,获批团中央“绿色长征”实践项目。与国防七子高校共同开展“学思践悟凝共识,挺膺担当建新功”G7高校悦享会,分享哈军工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搭建共同奋斗、共赴未来的精神纽带。哈军工精神研习社现有固定成员23人,学院积极为社团成员搭建研习平台,已与哈军工第11、12期16名校友建立联系,通过参加哈军工纪念馆系列讲座、校友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研讨活动,整理哈军工故事,研习哈军工精神,传承哈军工血脉,引导学生树牢科技报国志。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沉淀、人文积累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信念目标、理想追求、善德导向和行为准则。“哈军工精神”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珍贵的文化传承,必须倍加珍惜,赓续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发扬。材化学院将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以“哈军工精神”为文化内核,进一步丰富学院文化,努力实现以文化建环境、以文化提精神、以文化增动力、以文化养生态,以文化育新人。同时,高站位谋划、前瞻性布局、体系化推动,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将其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的抓手载体,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落实落细综改各项任务,坚定不移地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服务强国建设的一流水平和能力,培养具有一流竞争力杰出拔尖人才,服务最先进的生产力,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