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芳草吐绿,迎春绽放;工程校园,旖旎春光。课堂之上,书声琅琅;实验室里,工具作响。图书馆里,书墨飘香;食堂医院,一片繁忙……在万象更新的美好时节,在立德树人的象牙塔内,有多少“园丁”在悉心从教、培育国之希望,有多少“绿叶”在服务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又有多少“栋梁”在遨游知识海洋、放飞青春梦想。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着润物无声、厚积薄发的力量。2017,本报将继续走基层、访榜样,带您一起感受“榜样的力量”。
春花绽放的时节,校园花海中的丁香也次第开放。花小如丁,一簇簇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这情景让从寒冬中走过的人们有了奋进的热情和创造的张力。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传来我校“水声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荣获“黑龙江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荣誉称号的喜讯,这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榜样力量的彰显。
在弥漫着丁香气息的校园里,这支团队仿佛也被赋予了丁香一样的精神气质——聚小流而成江海,抗艰难而争上游,敢为人先,生机勃勃。
正值花开好时节
“水声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是一支主要从事水中目标声频特征测试与评价、非线性声学与噪声控制、水下矢量声学与声矢量探测等领域研究的科技创新团队。在杨德森院士的带领下,目前团队成员包括时胜国、方尔正、洪连进、李思纯、张揽月、莫世奇、时洁、朱中锐、胡博、李松、张昊阳等教师。多年来,这支团队为我国水声装备研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是学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支撑力量。
夜深人静时,水声楼里的灯光总是不知疲倦地亮着,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多年来,杨德森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们,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被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着,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凝结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标志性成果,引领我国水声工程技术相关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技术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随着海洋作为世界军事力量主战场的地位日益凸显,对潜航器隐蔽性的战术要求也日益提高,各国海军都高度重视对潜航器减震降噪和探测的研究。对于出没在深海碧波间的潜航器来说,“沉默”比黄金更珍贵。
这项关于水下“声音”的事业,作为具有重要国防意义的研究,在各国都被列为高度机密的前沿领域。最大限度地对水中航行器减振降噪,提供最大的安全隐蔽性,同时最灵敏迅速地捕捉对方的噪声声波以知己知彼,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对这支团队科研工作的简单解释。
20世纪末,在杨士莪院士的带领下,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我国首套水下声矢量信号接收装置——矢量水听器,建立了水下声场的矢量探测模式,矢量声呐由此诞生。它成为新型声呐技术的重要支撑,被认为是水声技术的一场革命,社会与军事效益难以估量。该技术获2011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潜艇的声隐身性能是其生存和攻击力的保障,评价声隐身性能的关键是对其进行水下辐射噪声的测量。当潜艇噪声较低时,按照规定在远场测量难以实现,也就无法评价其声隐身性,团队历经七年,研制成功了我国首个“机动式低噪声潜艇辐射噪声测量系统”,为我国低噪声潜艇辐射噪声测量开辟了新途径,获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让我国的水中兵器不断提高声隐身水平,团队长期开展水下大型复杂系统的主要噪声源识别技术研究和各种噪声控制技术研究。成员们的血液里有着丁香般敢为人先的“不安分”粒子,他们热衷于有创新、有开拓意义的工作。在逆境中勇敢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这需要胆识、智慧和魄力。对学科的前瞻性和开拓精神,使他们决不会满足于“吃老本儿”。近年来,他们在水声领域寻觅新的发展方向,将目光投向了新领域,并积极组织团队力量进行相关研究探索。
春风剪开丁香结
目标的达成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个坚定脚步的水到渠成。
理论的突破、数据的取得,离不开工程项目和海上实验。重视实践经验和第一手的实验数据,是团队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继承下来的一以贯之的传统。目前团队中的专职教师个个都是试验场上的好手。
为了获得好效果,有些试验常常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团队成员经常日夜颠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夜猫子”;2001年,由于国家重大科研设备亟待使用,团队成员先后在吉林、北京、浙江、山东等地进行湖试和海试,有时在外工作时间超过半年;2008年大连海试时,因为海况较差、实验船颠簸等原因,参试人员一边晕船呕吐,一边完成数据的记录和分析;2014年,团队进行实艇试验,艇上空间狭小、空气浑浊,多名教师由于中暑、晕船,发着高烧始终工作在第一线;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时间表填得满满当当,使命感与责任感成了工作与生活中的自觉意识……团队成员在学术上是孜孜以求的“强者”,每一项成绩都是经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获得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生活上却如水寂静,每个人都是饱含对家庭歉疚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弱者”。
丁香生命力顽强,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硕大的花冠,等待如剪的春风剪开花蕾,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这“抗艰难而争上游”的劲头儿,也是“水声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的真实写照。
万簇千丛共此生
团队的成员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对于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能干事业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是他们的沃土。他们的每一次工作汇报,既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把之前的工作重组、消化,又是另一项工作的开始,为达到下一个目标而充电。匀速前进就是后退,需要加速!加速!“‘十二五’结完题,‘十三五’开局,这又是一场跟五年的赛跑。”时洁说。在这个团队中,从上到下充满“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个人再能耐,在海上也是微不足道的,关注团队建设,注重技术上的分工合作,把每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使团队迸发出力量。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挑大梁”的机会,所以每个人都有负责的项目,他们既是某项目的负责人,又是其他人项目的组员,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将团队拧成了一股绳。互相之间团结拼搏共同进步。比如,方尔正是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同时又是其他项目的成员,时胜国是“振动噪声测试评估与诊断技术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同样也是其他项目的成员;莫世奇则既是“船载式矢量水听器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又是“振动噪声测试评估与诊断技术研究”项目的成员。整个团队组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融合,不可分割。因而,这个团队像拳头一样坚固而有战斗力,伸开如手掌,各有所长和方向,各负其责,各就其位,握起来就是一个有力的拳头。
这支长期从事潜航器振动噪声测量分析和控制、水中目标特性获取和分析、水下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矢量声学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团队,先后承担了三十几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7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团队是学校首批“兴海团队”,2012年和2016年连续两届获评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获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篇;申请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3本,获国家级教育教学奖4项、省部级奖项10项。团队成员方尔正已经成为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专家,时胜国教授入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中科协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教师胡博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青年教师时洁获得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资助。团队成员参与的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品牌课。近五年来,团队培养博士生21人、硕士生67人,培养的博士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四月的校园里,丁香初绽,“容颜淡雅细如丁,万簇千丛共此生”,它们簇簇相拥,相互致意,聚小流而成江海,抗艰难而争上游。是人们“敢为人先,生机勃勃”的精神气质似丁香,还是丁香的精神气质像人?问花花不语,只留给人们袭人的香气和盈盈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