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建设,强化学术价值,坚持教授治学,提高治理水平,依据《哈尔滨工程大学章程》,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立,12日23日,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审议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稿)。该《章程》明确,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章程》获批后学校对学术委员会的定位、职责和工作机构的调整明确,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成果,是营造“学术至上、教授治学”良好学术氛围的重要标志。
根据《章程》(审议稿),校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是学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行使学校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校学术委员会下设教育教学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
教育教学委员会主要为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学术事项提供指导、决策、咨询意见;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主要为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申报、科技评价和成果鉴定、重大平台建设、学术争议、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事项提供指导、决策和咨询意见;人力资源委员会主要为教师岗位聘任和考核、师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学术事项提供指导、决策、咨询意见。
各学院设立学术分委员会,是学院(系)的学术咨询、决策机构,讨论和决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事项。
杨士莪院士任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杨德森院士任主席,马修真任副主席。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由35名委员组成。大会审议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审议稿),各委员提出了建议意见。会上还成立了3个专门委员会。
学校党委出台《关于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提出3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学术委员会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明确权责,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的重要作用。二是切实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学术委员会要遵循学术规律,尊重学术自由,保障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发挥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学术事务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必须坚持高端站位,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按照学校改革发展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地履行职责。三要完善学术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合理确定学术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委员会集体和个人的学术行动能力;要健全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系)学术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学院(系)要把学术分委员会作为学术治理的重要主体。学术分委员会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相对独立运行。
杨德森代表本届学术委员会表示,感谢学校的信任。全体委员将紧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以有利于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严格要求自身,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认真履行学术职责,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姚郁对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提出3点希望:一是要充分认识学术委员会学校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领会学术委员会章程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将这一学校最高学术机构集体和个人的功能与作用做实,充分释放集体和个人的能量;二是全体委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治理理念,确保治理体系的长久运行;提升学术行动能力,提升学校整体学术决策水平;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学术造诣,开阔视野,纵观全局,把握学校发展阶段与水平,用学术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才智,立足学校发展大局,做好学术事务的决策和判断、监督和指导,并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营造出学术至上、教授治学的良好学术氛围,探索具有工程大学特色的学术治理模式,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