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学校在船海楼召开学科群建设方案深化论证布置会,校长姚郁做主题报告,强调全校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4个学科群建设发展方向论证建设落地。
副校长高晚欣,校纪委书记姚利民,副校长张志俭、韩端锋、吴林志,校长助理严汝建出席会议。
姚郁总结了4个学科群论证、方案制定的过程及成效,重点从国家战略、学校历史及教师发展三个层面解读了学科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对学科群与学科、学科群发展方向与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学科群建设与“双一流”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关系,以及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如何在学科群建设中发挥作用;并对学科群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探讨。
姚郁在报告中指出,学科群建设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有效途径,是特色优势学科提升为一流学科的重要手段,是特色学科体系整体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三海一核”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姚郁强调,学科群建设是工程大学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传统优势基础,顺应教师发展诉求的现实需要。面对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海军向深远海转型、核工业强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经过了60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在船海核领域已有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只要认准方向、看准机遇、敢于动手,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广大教师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必须将教师们的发展愿望引导好、带动好,更要谋划好。
姚郁指出,在学科群建设过程中,要理解好、把握好学科群与学科的关系,学科群不是学科的简单集合,而是基于特色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建设举措。要理解好、把握好学科群发展方向与研究院、研究中心的关系,研究院是学校打造的船海核特色品牌,其实质是各研究中心的建设运行。学科群方向的落实以研究中心和主要团队为载体,通过研究中心和团队,做实发展方向,形成特色优势。要理解好、把握好学科群和“双一流”的关系,学科群是助推学校若干学科冲击世界一流,一批学科融入船海核领域,形成特色优势的有效途径。要理解好、把握好学科群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关系,学科群本质上是面向重大需求,凝炼重大任务,推进校内融合、国内协同、国际合作。船舶与海洋、舰船动力、海洋信息3个学科群支撑我校“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则支撑建设“核安全与仿真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要明确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在学科群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校、院、基层学术组织三级体制、两级管理的组织体系下,充分调动释放院系主体与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活力,支持团队和教师融入学科群发展方向和研究中心的建设。
姚郁总结了在前期学科群建设方案论证过程中凝练得出的“目标一流、紧扣需求、突出特色、加强基础、协同创新、机制创新”6点原则和指导思想。目标一流,即学科群主要发展方向的确立,要始终以一流为目标,找准每个方向的国内外一流参照系。紧扣需求,即现阶段学校学科群发展方向必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服务国家需求中不断提升特色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发展方向,进而追求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突出特色,即学科群发展方向要突出已有的特色优势,以特色优势为核心,集成优势,体系化发展,进而争创一流。加强基础,即围绕“三海一核”相关领域技术优势,不断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向科学问题延伸。协同创新,即切实推进校内融合,开展国内和国际协同;取长补短,具备宽广的视野和胸怀;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机制创新,即探索学科群发展方向建设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不断释放发展潜能,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保障各方向、各中心的成长发展。学科群建设要坚持以“双一流”建设要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科研为先导,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实发展方向和研究中心,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协同创新,建立一批特色优势鲜明的一流学科群,构建满足国家需求,与“双一流”相匹配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实现“双一流”目标。
姚郁总结了4个学科群建设论证工作取得的成效,概要说明了4个学科群梳理凝练出的26个发展方向,拟依托的研究中心,主要团队,面向的重大需求及确立的重大任务,同时,分析指出了论证工作存在的不足。
姚郁和与会人员探讨了如何对学科群发展方向、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论证的思考。在学科群发展方向和研究中心层面,要推进学科群建设工作“转段”,完成学科群建设方案制定工作;以研究中心和主要团队为载体,进入学科群发展方向的深入论证和建设阶段;论证成熟的试点方向和中心,先行建设支持。具体要构建国内外一流参照系,明确一流目标;对接重大需求,谋划重大任务;推动校内融合,打造集群优势;延长技术链条,形成核心优势;探索运行机制,完善运行模式。在深化论证中,要明确技术体系(发展参照系)、发展目标,选好方向(中心)牵头人,构建协同圈层、发展路径,提出需要的支持和政策建议。在各学院、学科办成员单位层面,要明确学科群发展方向和研究中心是我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准确贯彻学校意图、精心组织论证规划、精细配置政策资源、精准支持方向和中心建设,将方向和中心作为融汇顶层设计、贯通各方举措、落实“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的“特区”。具体要建立政策支持试点、构建协调会商机制、创新本科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大资源投入支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政策支持办法,全力支持发展方向和研究中心建设。
姚郁表示,4个学科群牵头学院、支撑学院,学科办成员单位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代表学校对相关院系和部门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在学科群建设的过程中群策群力,谋大事,干大事;既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更要主动引领方向。他说,学校的发展,取决于全校教师,全校上下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并融入一流学科群建设,紧紧把握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发掘人才能动性,“承天时、应地利、谋人和”,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事业推向新境界。
相关院系和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学科群发展方向(研究中心)主要团队负责人、兴海学术团队负责人等参会。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