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一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七个主”和“七育人”作为主要抓手和核心线索,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构筑一流梦想,坚定一流信念,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实思想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把握思想价值引领主动权
响彻军工大院上空,65年不息的军号声,传承的是哈军工“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秉承的是践行“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培养“可靠顶用”的国之栋梁。
学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统筹谋划如何将思想价值引领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进行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先后6次讨论学习,印发了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七主七育人”工作推进思路。围绕这一目标布局的19项73条具体任务随即展开,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年来,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协同23个有关成员单位,努力构建齐抓共管、贯穿全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思政工作格局,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个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研讨、出台一系列工作机制、创新一系列工作举措。
——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目前我国海洋形势焦点问题及应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安全”专题报告,“弘扬红旗渠精神”主题党课,杨士莪院士报告会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深入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纷纷表示“要把心中那须臾不曾忘记的初心、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实现海洋强国梦的崇高使命,汇聚成兴校强校的强大力量!”
——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十九大召开后,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学习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催生了集录分享十九大报告金句的想法。学校党委积极支持,大力推动这一典型做法,催生了“脱口而出100句·人人可为宣讲员·机机相传100人”系列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呈现出“人人集金句学金句,日日皆有新体会新收获”的学习态势,“脱口而出100句·人人可做宣讲员”成为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流行语。
——牢牢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个重点。学校党委进一步夯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理念,将“抓”细化为“教”,形成了“书记教,教书记”党建工作推进机制,增强了对支部书记指导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推动了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思想价值引领主渠道
2017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这一目标要求,校党委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两分两专”教学综合改革,组织召开“两分两专”课程组负责人专题改革研讨会,继续以“分课论治、专题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分段主攻”和“专家授课”上下更大功夫。
——一批院长、书记和党务干部走上思政课课堂。在S203教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校党委书记谷焕民同志坐在同学们中间,与主讲教师和同学们畅谈中国梦。课后,谷书记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教师要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成长提出的殷切希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特别是发挥思政课在教育引导学生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内心信服起来!”船舶学院2015级3个本科生班级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以“珍惜大学生活,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从大学生活的重要性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理解,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形势与挑战到建议同学们“修炼”的几个方面的精彩阐述,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强烈共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着力推进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党委重点推进数学、物理、电路基础等基础课程中融入科学精神、科学家故事、科学发展史、学校历史故事教育试点。以英语教研部第一党支部书记杨剑老师探索经验为基础,组织力量积极探索将价值思辨引领贯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做法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思政工作专项支持,《中国教育报》头版对杨剑老师的典型经验作了报道。
——立足行业特色,突出课程内涵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加大特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学校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支持“三海一核”特色课程等26门品牌课程和12门慕课课程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三海一核”特色教材建设工作,先后与高教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高水平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立项的方式打造特色、形成品牌。
深化“七育人”,打好思想价值引领主动仗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必须形成七育人长效机制。一年来,校党委坚持以项目为牵引,启动“七育人”工作创新项目建设,牵动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七个育人领域的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出台《“七育人”工作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把各级领导干部、学术骨干、优秀教师和业务能手培育成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七育人”的先行军,以“工作创新”为目标导向,以“如何育人”为问题导向,运用“目的目标化、目标操作化、活动系统化、行动理念化、成果标志化、经验普适化、评估横比化”的工程化思维方法,推进育人工作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及方法手段创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受业解惑有机统一,是教书育人有机统一。”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工学周报》开辟了“思政园地”“榜样力量”“导师金句”等专栏,充分用好、发挥好杨士莪、戴遗山、王芝秋等名师名家典型事迹,用身边最生动、最管用的“模范”“样板”,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践行“四个统一”的要求。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全校上下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构筑育人平台。“中国梦·大学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全覆盖,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的学生参与数达万余人次,唐嘉陵、徐川、魏文良等杰出校友、思想政治工作专家等来校为学生讲座,“书香校园”、“博雅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良好氛围。学校出台《进一步推进学生海外学习实施方案》,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正确理解,全年728名学生出国境参加会议、比赛及攻读学位。
——“重视实践育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学校党委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三制”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学校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引导学生将增长创新创业本领作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形成网上网下共同引导正向舆论的“同心圆”,《解密11号楼》《国产航母@哈工程,相约海洋强国梦》2篇10万+推文。《深蓝的召唤》等3部网络宣传片点击率265万,一批优秀网络成果佳绩频传,抢占网络阵地,将“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9月6日,“中国工程院杨士莪院士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在学校启航活动中心剧场举行,当院士走进会场时,在场千余师生自发起立鼓掌,崇敬的目光、会心的掌声,发自肺腑、撼动心灵,聚焦在这位哈工程师生心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身上,会场中激荡着以杨士莪院士为代表的哈军工精神力量!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学校党委年初向广大师生承诺的11件实事全部圆满解决。在学生眼中,端午节的爱心粽子、雾霾天里的一碗银耳汤、寒雨天里的红糖姜汤……学校食堂已成为其他高校学生羡慕的“别人家的食堂!”全校师生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拥有更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以“省劳动模范”“龙江最美教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高校年度人物”“省高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校园模范先锋,成为新时代工程脊梁的缩影。更为可贵的是,哈军工精神基因深深植入师生血脉之中,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第一”价值追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这一年,哈工程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振奋的面貌向着“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面向崭新的2018年,围绕强化“七个主”,深化“七育人”,切实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全体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更有信心将学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书写出工程大学的精彩一页,培养出可担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