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代代传
作者
白英利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7-01

分享

在我的家乡聊城冠县,曾有这样一位传奇般的人物——赵建民,一位我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英雄。

我曾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赵建民”这个名字,得到的却只是他的个人履历。那为什么聊城的老人都深深尊敬着他,为什么他在我们心中被视为家乡的骄傲?我想,在这简单履历的背后定然有着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传奇。而那些传奇般的故事、那段光辉的岁月,或许不仅仅存在于故居的三间破房、一棵老枣树,更深深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家里的老人曾讲过这样一段传奇故事:赵老为了逃离日军的围捕,往脸上抹了抹灰,身穿灰袍子,牵着牛化妆成农民,在孔村一位老太太的帮助下,掩护他逃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小时候的我就觉得,赵老当时一定是位既会易容,又能飞檐走壁的武功高手,这才能突破敌人的层层围堵。随着年龄的增大,在我查阅资料时,发现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故事发生在1943年4月17日,日伪军铁壁合围孔村时,而赵老的惊险脱困也正是当时被围战士们的一个缩影。

大众网曾这样评价赵老,“赵建民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这样的红色精神,始终留存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并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2020年的二月初,也就是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在我们县城有这样两位伟大的逆行者——张云亚、满艺。我不清楚这两位护士姐姐是不是共产党员,但她们的义无反顾让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红色精神的传人!我无法想象她们在武汉方舱医院中的经历,但每当我翻起手机看到新闻中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我仿佛看到了她们的艰辛。当她们返乡之时,冠县的春天已经到来,家乡的花儿已经盛开,她们是我的家乡人。她们也是医护人员,正是有了像她们一般无数的逆行者,我们才感到心安。也许,这便是红色精神在整个中国的浸润,它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使得这里汇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现如今,我们的县城更是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进一步挖掘赵建民赵老的红色故事,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历史、了解赵老的事迹与精神,让红色精神不断延续、不断传承。虽然我没有去过赵老故居,但据我所了解,那里已经在保留故居的三间破房、一棵老枣树的基础上,建立了赵建民事迹馆和党建文化馆,同时还有着专门的历史讲解员,相信在政策方案的不断完善下,这里会吸引更多的人们,会带领着人们去了解历史、传承精神。

在我的家乡,赵老的故事与精神已经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而这种红色文化的传承则遍布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存在于党史、存在于每一代共产党员的心中,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南湖的红船、井冈山军民闪烁的光芒、半截棉被的故事、不断开拓的北大荒、两弹一星……,这些我们所熟知的具体的红色精神,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彩。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存在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相反,它们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歌颂与传承中熠熠生辉。

从1921年到2021年,是红色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是红色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步履坚毅,步步迈向前方。红色精神始终贯穿于党的发展历程,深入学习党史,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红色精神的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如今的我,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每当我回到家里听着长辈们讲述着家乡共产党员的传奇故事,心里有着一种由衷的自豪,更迫切地希望自己也能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处新时代,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有着传承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的担当与使命感,一个又一个故事,一段又一段传奇,只有在人们的传颂中才能永远传承下去。我们,就要做这红色文化、这红色精神的学习者与传承者!

编辑:韦锐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