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阴雨绵绵,一位民警站在一座摆满鲜花的墓碑前,感慨万千,“师傅,您放心,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我会替您一件件做好。”
每年清明四月,正是象山县公安局组织新干警到徐祥青墓碑前缅怀的日子。他们列队,鞠躬,敬礼,最后热泪盈眶。
我的父亲也在当地公安系统工作,每每谈起徐祥青,总会陷入沉思,他深感有这样愿意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同事而骄傲。
就在前阵子,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在跟我爸报喜的电话里,他跟我聊起这事,他说有些人虽远去却常青永驻,一些精神品质饱经岁月而历久弥新,他们真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一切还得从1985年说起,19岁的徐祥青参军入伍。他省吃俭用,时常用每月为数不多的津贴帮助附近的困难户。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救助一位“五保户”老人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守护大徐村几十位老人的28年,徐祥青除了帮修电器、做家务、聊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外,还总借着“国家资助”“政府补贴”的名义,自掏腰包,送礼送钱送温暖。老一辈们年纪大了,出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为了让村里的老人们体验生活,每年重阳节,他都会以村中补贴的名义组织大家出游。直到村里的老人找村干部问起,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每年收到的钱,其实都是徐祥青自掏的腰包。
为了帮助村里的老人,徐祥青总会编一些美丽的谎言:有村民去医院急诊没带钱,他垫付2000元,称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七旬老太卖菜收到假币,他偷偷换了张真钞还给对方,告知是看错了……一直以来,他始终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就像孝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守护着大徐村的老人,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大徐村民的好儿子”。
大徐镇的留守老人们总习惯一天只烧一次饭,晚饭就凑活着上午的冷饭吃,徐祥青看在眼里,难过在心中。在自己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大徐村的老人们都不肯再收“红包”了,为了改善村里那些寡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的伙食,徐祥青萌生了建一座食堂的想法,不仅可以解决温饱,还能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养老的据点。
“祥青啊,建食堂起码要几十万元啊,你可得考虑清楚!”面对村干部的善意提醒,徐祥青笑着回答:“没事,钱的事我想办法。”通过徐祥青的奔走筹措,2013年年底,社会各界共为老人食堂捐款60余万元。
然而,不幸却在此时降临。重阳节前夕,徐祥青被诊断为癌症。那年重阳节,徐祥青没有如往常一样亲自陪村里的老人出游,而是拿出了5000元钱,托人代办。治疗之余,他仍十分乐观,常与村干部保持通话,商量筹建食堂的细节。“那些孤寡老人要完全免费,给那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送餐上门......食堂缺的东西列个清单,有困难的话,就等我回来再补齐。”
但没有想到,筹建老年食堂的这一通电话,却是徐祥青对大徐村老人最后的关怀,老人们也再也等不到他回来补齐物资的那一天了。2014年2月5日下午,徐祥青病逝,年仅48岁。
在接受治疗期间,我和父亲曾去医院慰问过他,不敢相信那个满脸蜡黄静卧在病床上的中年男子,正值而立之年,我爸领着我踱步到床前,他握着我的手,疲惫却和善,他只是地简单询问了我的年龄和近况,回复我的也只是那么几句“真好...真好...继续加油!”似乎病毒只能夺走他的精力,却怎么也夺不走他,那个不一样的“他”。那会,我刚刚加入共青团不久。
因为年纪尚小,记忆不是那么深切了,我只记得那时我在班中担任宣传委员一职,我特地设计了一期黑板报歌颂了徐祥青同志的事迹,但是随后没多久,他便故去了,那期的板报我一直没有忍心擦,留了一个假期。
有幸在尚小的年纪就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在随后的十年求学路中,对有我有很大的鼓舞,高中时期,我再班中担任副班长兼任纪律委员一职,管理班级纪律,统计同学们的规范分,九点半结束的晚自习,我时常忙到十点多才回家,一切都是那么的习以为常,每每感到辛苦感到累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父亲回想起像徐祥青一样的那些基层工作者们,好像我的付出亦变得那么微不足道,高二的时候,我还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业余党校,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形式与政策分析,收获颇多,以前在我印象中除了我的父亲,共产党员就是一个遥远的代名词,但没想到其实他们就在我身边,用点滴小事成就大爱无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有的所有仿佛都可以用臧克家笔下的《有的人》来诠释这背后的大爱,“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是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我眼中,他的精神飘摇了后代,传承了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