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让大国雄姿跃然荧幕之上。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这是我们新时代的理念;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这是我们开拓性的超级工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这是我们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当一幕幕恢弘壮观的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中国力量、大国雄姿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
一部电影,让平凡人生演绎时代凯歌。我看到的不是对个人丰功伟绩的歌颂,而是对人民的讴歌。影片中,无论是坚守戈壁的闽商陈德启,还是举家迁到木渎的“新木渎人”顾雪峰,以及被居民称作“比女儿还亲”的健康管理师杨燕,他们都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电影以这些扎根一线工作者的故事为小切口,通过这些平凡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了国家在精准扶贫、城乡一体化发展、医疗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影片还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全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科学家、工程师、拓荒者们诉说着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守,他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还有筑起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上三代人,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挨家挨户探访的基层扶贫干部……他们是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原因,他们是这个民族压不弯的脊梁!这部电影坚持着对人的关注,它把优秀中华儿女最高贵的传统品格与精神价值展示出来。影片这一特点让我动容,毕竟,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由人民创造的。
作为一名未来的机械工程师,我对港珠澳大桥的部分看的格外认真,印象也非常深刻。而让我最为深刻的就是对总工程师林鸣的采访。从2010年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总工程师以来,作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当家人”、挑战世界工程技术难题的“领军人”,林鸣一直工作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线。如今,大桥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电影里,这位总工程师几句平静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参与这个工程的时候,我48岁,12年前。今天进行最终接头安装,我已经满60岁了。在我们做这个工程的时候,国家确实突飞猛进地进步了,像梦一样地发展,在这里看到的是全球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工法、最好的工艺,也是最好的工程。”热泪盈眶,却又无比自豪。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许多“第一次”:外海大型深水沉管隧道施工在中国是第一次;大型钢圆筒成岛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重达8万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法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第一次’意味着工程实施的每一步都需要去探索。”林鸣说。而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更令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让你的想法能够实现。出于好奇心,我了解到林鸣团队的技术创新有64项,400多项专利,包括深埋沉管、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工厂法预制沉管、外海深槽沉管安装等一系列工程难题,中国工程师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新知识与新样本。
这项超级工程的一线建设者、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家属并未出现在电影镜头里,但是他们亲手成就大桥的最终接头,合龙安装……他们定是热血沸腾的,他们定是自豪骄傲的。
整部片子没有过多地强调那些科学家、建设者们经历的艰苦磨难,而是用理性的情感,为观众传达出了人物最为感性、温暖的瞬间。毕竟,观众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电影对人物冷静、客观的展示,更能激发观众心底的共鸣。九十分钟的中国故事,九十分钟的平凡人生。正如电影是集体参与完成的一样,每个认真工作的奋斗者,都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从中汲取优秀人物的宝贵品质与普通人的伟大情怀,做中国成就的书写者。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正是有千千万万追逐梦想的人,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除了自豪与感动,我清晰地感觉到责任与使命,缓缓却又坚实地融入了我的血液中。年轻的朋友啊,历史会传承到我们手上,让这个古老的国家复兴的接力棒终究会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必将让这个国家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