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好一块“实心砖”
——记国家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宿柱
作者
周子健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3-17

分享

宿柱,动力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参与基础科研、预研、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参加本领域国际学术会议1次,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校十佳学术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大量阅读 厚积而薄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宿柱说,科研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研一时,他为了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可以说得上是“脖子上面一张嘴”——不断向导师和学长学姐请教,“脖子下面两条腿”——整日奔波于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宿柱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他说:“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阅读英语文献时的痛苦。大部分文献都是英文的,所以,我需要边看边查大量的专业术语。如果想彻底消化一篇文献,我不仅要理清语句的意思,还要将公式推导明白。这样一来,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量阅读文献,就是在为写论文这一“质变”做准备。只有积累更多“源头活水”,写论文时才能厚积而薄发,游刃有余。

研一的暑假里,宿柱完成了他的第一篇SCI论文,并在数月后被期刊接收。“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发表,得益于大量阅读文献和学习专业知识”。发表第一篇论文的过程,让宿逐印象极为深刻。“写第一篇论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期间经历过无数次删改。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好我没有放弃,之后的科研工作才会逐渐得心应手。”

实事求是 不做空心砖

“如果我们把科研比做是一座摩天大厦,这座大厦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世界知名科学家。而在几百年的科学史中,总有无数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在为这座摩天大厦添砖加瓦,他们甚至甘愿做一颗螺丝钉,甘愿用肩膀支持别人前行。但这无数默默无闻的人,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把大厦建成。没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们就是一块‘空心砖’,只能是毁掉大厦的渣滓,还得别人花费力气去清除。”

宿柱说,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做一块“实心砖”,才能盖起科学的大厦,结出现代科学上的累累硕果。“即使我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但是我也有做好一块‘实心砖’的觉悟。比如在处理数据时,总是会出现对比时误差较大或规律不合理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不会因为查找问题困难而擅自修改数据,因为,这是一个做科研的人必须坚守的准则。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却真实,而正是这简单和真实,使我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劳逸结合 阶梯型前进

所谓“劳”,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学会精打细算;所谓“逸”,就是在感到疲劳时要休息好;所谓“阶梯型前进”,意思就是学习犹如登山,只有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宿柱比较重视“零碎”时间的运用,比如上午只有一节课,那他就利用剩下的时间去阅读文献。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他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积累了深厚的知识。“科研有时候也会很枯燥,那就放松一下,阅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无所局限,才能放松身心。”

“以前,我经常树立一些目标,但是遇到困难就一拖再拖,最后只能放弃。”宿柱说,“后来,我学会充分运用‘零碎时间’,强迫自己无论多晚都要‘每日事,每日毕’。一开始还是有些困难的,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成为习惯了。”

前路漫漫 导师是关键

刚开始做科研时,宿柱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是特别清晰。“在我感到困惑时,导师及时对我给以指导,我立刻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再感到迷茫。”

论文初稿完成后,导师靳国永逐字逐句帮他修改润色,告诉他怎么写更合适、什么样的英文语句更地道、什么样的单词更符合专业要求。每次他和导师一起修改论文时,通常一修改就是一整天,连中午饭都不吃。宿柱说:“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是一种淬炼,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宿柱说:“我的研究方向偏理论,在写文章时总是要与其他文献的结果作对比。这时候可能出现误差,别人可能在误差2%左右就发表出去,而我的导师要求误差最好要保持在1%以内”。正是导师对他的严格要求,才锻炼了他的治学态度。

感谢学校 平台很重要

“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良好的科研平台。”宿柱说,“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的科研项目比较好。我所研究的课题相当于导师申请的科研项目下的子项目。我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自然就望得远。”

宿柱不久前参加了本领域国际学术会议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on Soundand Vibration (ICSV22)。在参加会议时,他接触到了本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相距如此之近,这更激发了他对科研的信心和兴趣。“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了解到领域内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这些收获,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编辑:B_kongjinzhen  审核:B_kongjinzhe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