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师缘军工魂】周薇薇:众志成城 温暖前行
——我眼中的哈军工精神
作者
周薇薇
来源
外国语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5-24

分享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自第一次踏入工程校园,到现在竟已有20年之久。在这20年间,学习、工作、拼搏……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着哈工程的印记,而哈工程前辈几代人一直传承的“哈军工精神”也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生命中,点点滴滴,潜移默化。

关怀与呵护相依,“青椒”初出茅庐

刚刚踏上三尺讲台之时,我有幸成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部的一员。由于我提前上学的缘故,我的学生几乎与我同龄,甚至有的学生比我还要大一些,因此心里不免紧张,万一“镇”不住学生怎么办?他们会不会不信任我?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请教学习。他们传递给我的善意鼓励、毫无保留地经验传承,好似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不再恐惧;他们求真的工作方式、优秀的专业能力更是让我心生触动。那时,我总是在想,如果自己是这些品质的传承者,是否以后也能在教室讲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他们对我的关怀与呵护,就是哈军工精神的见证,助我顺利成为哈工程的一名“青椒”,在一片沃土中努力汲取营养。

鼓励与支持相随,“风浪”中笃定前行

都说教学相长,其实参加比赛更是成长的“催化剂”。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多次参加校级、省级大赛。每一次比赛,都是经验的不断积累;每一次比赛,我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得去年参加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时,虽然在课程内容方面已经游刃有余,然而比赛中思政元素的呈现要求、说课中对整个课程设置及思政内容的体现方式还是让我煞费心思。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熬到凌晨三四点钟,苦苦思考,凝练成稿。而这只是起步而已,后续的打磨工作才是更大的“煎熬”, 其中更是凝聚了整个集体的力量。研究生院的领导、校内专家、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们为我提供思路,给予我信心和力量;教研部的同事们如同我的“军师”,与我探讨思路,提意见说想法,帮我一页页修改PPT和逐字稿,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倾心指导。

再次站在省赛讲台上的我,得到太多人的鼎力支持,全然忘记了紧张,只希望用最好的表现回馈那么多帮助过我的同事们。最终获得的一等奖和全省优秀思政案例,已不是我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集体的努力。这样的鼓励与支持,如同哈军工精神的巨轮,助我在教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笃定前行。

指引与鞭策相伴,“挑战”中勇攀高峰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把教书育人看作人生使命,还应该把执着科研当作事业准则,二者就像是船和帆,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让他们领悟科学研究的美妙与真谛,带领我们搏击“职业困惑”的风浪,绕过“职业倦怠”的浅滩。

然而,想要攀爬科研这座高峰,除却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不懈努力,还需要学术巨匠在前面引导、督促、助力。恩师孙启耀老师是我科研道路的领路人。他善良谦和,学术态度严谨,一直告诉我学术是为了产出,要思考所做工作的可行性和意义所在。即使已经退休,他依然会在看到对我研究方向有意义地文章、书籍时推荐给我,让我坚持学习。平日的积累是为了终有一日厚积薄发,2021年,我尝试申报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于是我以党的文献中具有鲜明特征的话语标识语为切入点,梳理其英译的历史变化,总结其海外译介的流变模式,进一步探索最佳译介方法和传播路径。申报过程中,学院领导也及时相助,邀请业内专家,一遍一遍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历经构思、立题、成文、锤炼、定稿约四个月的准备工作后,我终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据悉,全省同时期获批的语言学相关项目只有2项,收到立项通知时实在是惊喜不已。这样的指引与鞭策,正是哈军工精神的一种传承,让我敢于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

真诚与守护相携,“育人”初心不悔

正是受到哈军工精神的影响,我始终以自己是一名教师为荣,力争做到一名合格的哈军工精神传承人。即使已经执教多年,仍然不敢放松自己,尽力将备课做到极致,随时补充前沿信息,上课之前再重新梳理、整合、添加、删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当我看到学生的进步,感受到他们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时,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到兴趣,其实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或多或少有些抵触心理,他们羞于开口表达,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所以,只要他们认真读和说,努力去练习,我都会给予表扬,渐渐地,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的光芒。随之纷至沓来的是一条条感谢的信息、一份份傲人的成绩:有的学生研一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有的学生在毕业时还保留着当初课上记录的笔记;还有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英语比赛,得到了历练,收获了成长。无论何时,我都希望用我的真诚守护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育人之路上始终不悔自己最初立志为师的选择。

回首过往,“众志成城”已诠释了我眼中最美好的哈军工精神,也让我的成长之路写满了感动与幸福。感谢学校给老师们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打造更精彩的发展空间;感谢外国语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既坚守教学为本的治学理念,也敢于在科研之路行而不辍,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低落时给予帮助;感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研部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她是我不知所措时的明灯,心神慌乱时的港湾,一路走来,一直引我成长,助我坚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工程人眼中的“哈军工精神”也一定是多姿多彩的,但我想无论我们的视角如何,本质必定一样。哈军工精神让我们对祖国有情怀、对学校有奉献、对教学有热情、对责任有担当,这应该就是姚郁校长所说的“心怀中国梦、蔚蓝梦,做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者,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人生华章,扬帆逐梦新航程”。而我们有幸是,也一定是——“哈军工精神”的践行者!

审核:朱虹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